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公道伯經驗(III): 要找怎樣的人才能夠寫出好政策?

Lukasik: 「我在高層,你在基層,所以你根本不曉得當時發生了什麼事,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Crocker: 「我在基層,你在高層,所以你根本不曉得當時發生什麼事,以及我們到底在做什麼。」
上面這兩句是取自於 "創新者們: 掀起數位革命的天才、怪傑和駭客" 這本書的章節, 講的是 Internet 網際網路發展的過程與歷史, 他們在討論到底 Internet 是不是為了因應核戰威脅而產生, 上面這兩個對話, 真的是很好的註解, 但不是在講台灣的現狀, 只是大家應該很能感同深受, 因為這確實也存在我們台灣的政治與官僚體系.

這個現像嚴不嚴重? 大家都很清楚, 不然就不會有空心菜的說法出現, 當然另一個已經完全不知民意是甚麼的就不用管了, 但這個問題難道不能解決嗎? 也不是沒有辦法! 因此在做政策的投影片時, 初稿的作者是相當重要的, 其中有設定下面五個條件去尋找作者:


1. 找第一線有在做事正在實作的人

所謂的高手藏於民間是假的, 真正知道怎麼做事的人往往一直在做事, 或許他的思維不夠全面, 但多找幾個做事的人就可以找到最 "精實" 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反的, 找 10 個或 100 個官員, 他們能夠產出的都是是不切實際的報告, 而且都是抄來抄去...

只是台灣的很多氛圍就是一直叫人進入舒適圈, 去做管理階層, 或是去做行銷包裝的人比較容易獲得較高的報酬, 但最後去了解事情與做事的人幾乎就沒有了, 或者是很難傳承, 這樣說台灣有競爭力是很困難的, 更何況最後訂定決策的人對事情又是一知半解, 這樣能做出好決策是相當困難的.

2. 不找官大學問大的人

官大學問大的問題不只是上面的問題, 也不只是下面的錯誤權威/假權威的問題, 雖然說所謂官員能夠看得較全面, 相對的離現實較遠, 最麻煩的還是你相信 "官員能夠公開公平的評斷" 嗎? 當然這問題若是把政治與資訊開放, 公開就能夠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甚至公平也能夠受到正面回饋, 但事實上現在的政策或決策的制定不是不公開, 而是不能公開, 因為往往向某種程度利益的傾斜.

雖然要把事情有全面的思維, 但這個全面的思維又不是靠真正意見的徵集或者是公開的討論, 到最後還是偏向少數人就能做決定, 或是這個過程與因素過於黑箱, 而最後看到的是官樣文章, 一個只有正面的政策鼓吹, 而不是正負面衡量的思考過程, 這樣的政治只會讓人更寒心, 與人民距離越遠.

事實上人民早就看穿這個 "官樣文章" 的狀況, 這也是須要再一次 "政治革命" 的原因, 只是我們也期望這個政府能夠擺脫這問題, 真的找能夠解決問題的第一線實作人員, 不是又找幾個高階經理, 高級官員, 資深學者, 若這些人能夠在這樣的圈圈找到問題, 台灣早就沒問題了, 而我們知道問題一直在那邊沒有解決, 這個絕不是換個總統政黨輪替就可以圓滿解決, 甚至說不定這新政府又來 "官大學問大", 這樣又持續這情形了...

3. 平常就對這議題有在發聲的人

雖然不是每一個實際下來做事的人都能知道問題與解決方式, 或者能夠清楚的知道問題在那, 甚至到提出真正好的解決方法是有落差的, 這邊所說的提出問題, 可能的解決方式, 甚至是實際的政策, 也都是須要經驗的累積, 須要長時間的跟人討論與互動才行...

雖然這點跟前兩點若是要同時交集是相當困難的, 甚至只能要求 : "管理與決策不是他全部的職務", 或是 "只要他不是完全不碰第一線", 能夠同時存在就了不起了, 甚至若還要符合下面這兩點整個就是不可能, 這或許是台灣的悲哀, 所有人都要成為經理人, 所有人都要成為官員... 最後變成這種狀況要如何改變?

而對這個議題有在發聲, 代表她平時會觀注這問題, 嘗試著解決, 甚至是去幫助他人, 這種人的意見是相當重要的, 畢竟更期待的是因為知道她從平常實作的累積經驗, 而有傳教士的精神, 若我們不能幫忙推一把就太可惜了.

4. 每個領域有其專精, 避免假權威

有一個名詞叫 False Authority, 這句話的是權威的誤用, 當然不只是官大學問大是一個誤用, 重點是因為台灣能夠長言善道的人太少, 而整個社會與媒體幾乎把資源聚焦在某些人的身上, 所有的問題都問這些人, 從天文到地理, 從棒球到國防, 事實上這些人不是說沒有足以成為權威的專家, 但不是所有領域都可以的.

或許也是 "關係" 的關係, 從政治圈, 到媒體圈, 台灣整個都似乎被這些 "專家" 所把持著話語權, 到最後 "高手藏於民間" 後就沒下文了, 因為這些圈圈很小, 本身是有很大的限制又無法開放, 即使有人有專業的素養與想法可以提出, 甚至下來做, 但被這個 "裙帶關係" 的既得利益者框住, 要能夠突破是相當困難的, 或許靠的是更多的資訊, 以及更能夠流動與透通的網路機制可以解決也說不定.

5. 能夠跳脫既有框架, 符合網路時代

所以除了上面四點之外, 更希望這個政策能夠建立一個更大架構, 更透明公開的思維, 或者是解決方法, 靠的是就是演化極快的網路時代, 因為一個理論, 到實現, 到成為產品, 到專案, 進一步成為想法與政策, 若不是透過網路, 這流程可能是從 10 年到 20 年以上, 但透過網路的溝通討論的效率, 已經不只是紅色三倍速, 而是十倍速的時代了.

當然有時這個第五點是單純的, 因為要符合前四點, 表示那個人除了有在做事, 更能夠公開提出方法與跟人討論, 基本上表示他一定能夠熟淰的使用網路, 只是他能不能做出跳脫既有框架, 對於各種解決方法不會有太多的成見, 而去判斷思考, 有時也很難檢驗, 只能從他平常的文章與做為下手.

-------------------------------

這次的實驗也是個開端, 上面說的五點也是存在這社會很大的問題, 但公道伯粉絲團經營之初較少被人重視, 所以要去徵初稿找到最佳人選也不是那麼容易, 甚至有時因為客觀條件與因素離真正實踐還有大段距離, 但這幾點一直是我緊記在心, 也請找人的盡量以這五點去尋找.

畢竟我們不能期待別人幫你解決這社會的問題, 好像是這是別人的事而不是跟你有關, 但事實上這個社會的很多事, 都是從自己做起, 從小事做起,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別人, 這社會才會改變, 造成社會改變的, 絕不是只有 "投票" 而已, 而是從我們持續的參與社會做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