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在網路空間的網站跟現實社會實體的房子最大的不一樣是: 一個店面或一個單位, 在一條路上無論如何只要從經過的人潮就可以知道他會被多少人知道, 只要招牌或門面做得夠大, 無論如何都會吸引一定的目光達到一定的效用, 有時甚至不用去做宣傳與廣告本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與人潮, 但網路空間的網站不一樣, 不像人潮會有 "經過" 的效用, 網站直接一點就可以到了, 若你沒有去做行銷與曝光, 是完全被 "淹沒" 在千萬個網站之中, 不會有任何人造訪, 即使你是花多少錢, 上千萬的預算去打造網站, 沒有人來就是沒有效用.
說網路行銷跟傳統行銷又是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並不是說用的是不同的技術, 不同的媒體, 而是在估量效用上的不同, 也就是網路行銷最有趣的是可以去 "
監測" 出每一個管道的效用, 也就是所謂的 "
轉換率" 上的差異, 在傳統的媒體去做網站行銷並不是不對的, 而是在轉換率上有很大的差異, 例如你在電視上砸下大量的金錢做宣傳, 不只是你不知道有多少使用者看得到, 甚至使用者看到有印像後, 要打開電腦去使用有很大的落差, 不只是說每一個人看到的成本很高, 甚至因為這樣的轉換率相當低的結果下, 真的人潮會進來的成本又更高了.
轉換率不只是最大的問題, 事實上不同的媒質雖然看起來是大同小異, 但網路最重要的是在於 "互動", 因為網站不只知道有誰會進來, 甚至怎麼進來, 進來後能夠做甚麼, 甚至之後他是否能夠再次傳播或幫忙做口碑行銷, 這是網路行銷跟傳統宣傳最大的差異,甚至是說, 一個無法幫助使用者做輕易做到二次行銷的網路行銷案, 以現在的觀點都是失敗的, 舉個例來說, 使用者當體驗完這活動後, 能否在一個滑鼠點擊就能夠輕易的讓他在人際網路系統上提出自己的經驗讓他朋友知道, 例如是 Facebook 或 Plurk, 再者更甚至是在部落格寫作, 不只就既有行銷能夠到達 (Reach) 到他, 甚至能夠透過他來做口碑, 這是網路行銷最大的不同.
只是這幾個問題都是取決於對像的差異, 若是討論到電子化網路政府的考量點更多了, 因為一個電子化政府不只是接觸到既有的網路族群, 更須要扮演幫助與延伸的功能, 除了 G2C (Citizen, Customer) 外, 還包含例如:
G2A: Association 對於非營利組織上的協助, 尤其是壓力團體之間的互動更是須要考量到.
G2B: Business 企業單位用的管道跟對民眾是不一樣的, 在功能上以及方法上更是跟民間不一樣.
G2D: Disadvantaged 一個網站經營者可以不用太考量到不會使用網路的人, 但政府不能不考量到.
G2E: Employee 在企業裏面可以說是 EIP, 但政府單位人員之多, 執掌之不一樣, 在單位之間的互動複雜度是相當高的.
G2F: Foreigner 除了國內的使用者的應用外, 甚至在對外的宣傳上都要去建立其管道.
G2G: Goverment 甚至在跟各國, 或者是各自治單位的水平與垂直聯繫上都須要有人去推動.
所以從對像的不同來看, 不只看的是行銷的族群不同, 對像不同, 所以用的方法, 媒體, 內容, 也會隨之不一樣, 甚至有些不只是轉換率要如何提升的, 而是應用率要達到 100% 百分之百才是對的.
在
網路政府能夠做甚麼? 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三個方向, 主要是從 G2C 的觀點來看, 來強調其應用性, 透明度以及互動, 除此之外, 網路政府的行銷更應該不只是應用網路的 SNS 來達到轉換率 (Transfer Rate) 更高的社群與工具來使用, 就台灣而言, 當然是以 Facebook + Plurk + Blog and Mobile 為主, 甚至找的代言若是找這些媒體原生的知名人士,而不是用傳統媒體的藝人來做代言, 會更有親和力與說服力, 事實上每一個媒體與媒質用的語言與方法都不一樣, 本來就不太可能混為一談的.
甚至不只找的代言人不一樣, 更者一個好的網路行銷公司須要的經驗事實上跟傳統媒體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只是互動性, 監測性, 就像是一個網站經營者一樣, 你今天要如何經營一個網站就必須要具備基本的網站管理者 (Webmaster) 的知識, 知道須要使用那些工具, 再加上不同的 SNS 有不同的應用與對像, 不同的語言與方法, 操作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說要只靠 "
創意" 來作網路行銷是不夠的, 更重要的是透過 "
經營" 知道的你的群眾在那裏, 透過一步步的經營能夠達到更多的人, 這才是一般行銷人最沒有經驗的一環.
今年來看, 我的 eGov 跟往年比較起來, 已經會應用 SNS 來做行銷了, 也有在用一些 Facebook Application 臉書應用程式來幫忙做行銷, 真的是有在進步, 若是明年的話, 應該進一步的把功能更開放 (Open) , 讓使用者把這實用的功能去 mesh-up 到自己的空間, 無論是 SNS 或部落格, 這樣會有更直接的行銷效用, 也能夠讓功能有進一步價值的提升.
這篇文章是我朋友在做這其相關的業務, 問我一些想法, 我想與其講出來還不如寫出來好了.
其圖片是取自於
http://www.egovon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