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0日 星期一

從兩種遊戲策略來看兩種生命模式

有在玩策略養成或戰略戰術遊戲的人都知道, 路線再怎麼多, 但整體而言有兩種觀點:

1. 平衡型, 就資源, 科技, 軍事三方的發展都要均衡, 攻擊防禦也要均衡, 各項屬性都要保持一定值, 這樣就可以立即對任何挑戰去回應, 不怕對方的侵略, 更不怕遇到瓶頸, 一下子就往勝利邁進.

2. 極端型, 在避免陣亡或掛掉的情型下, 一開始只發展資源, 或者一開始就衝攻擊, 或者一開始就衝體力等等, 然後在一定的檢核點 (Checking Point) 拿下勝利或最高分, 之後再把弱項補足, 這樣就穩居不敗之地.

這兩種策略那個好那個壞是沒辦法有定論的, 一個我稱為 All the Time, 在均衡發展下, 通常都不太會出問題, 而我另一個稱 Just in Time, 也就是總是在最後一刻才解決掉陣亡結束的危機, 當然若是這兩個人對戰的話, 可能 10 場中有 6 場是 All the Time 的人獲勝, 但若這是團體戰的話, 最強的團隊可能是有 6 個平衡型的人加上 4 個極端型的人才能組出最有趣的團隊.

當然一個有好的 Game Quotient (遊戲智商) 的人,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在那個時刻要用那種策略以及發展那種角色來去獲勝, 一個好的遊戲一定有足夠的平衡點讓所有路線的人都有機會獲勝才會有趣, 而一個好的遊戲也必然的讓每一個玩家發展出自己的長處, 然後也會讓任何策略有其優點或缺點.

所以有時常常可以從遊戲來看人生是真的, 但不一樣的是遊戲會玩完, 很快就會在重來, 但生命不會, 你要如何在這場 "人生遊戲" 中, 很快的判斷出你該走甚麼策略, 一個平衡型? 一個極端型? 以及甚至要考慮更多的是要跟那些人組成團隊, 而你這角色在這團隊中扮演甚麼樣的地位.

有些團隊合作遊戲一開始就會作設定, 就像是 "瘟疫危機/Pandemic", 一開始就讓你知道你是科學家, 行動家, 指揮家種種的角色, 而像 "波多黎各/Peuto Rico" 很快的就從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就知道你是生產系? 上船系? 建築系? 就像是 "Race for the Galaxy/銀河快跑" 一樣, 你參考你拿到的算分方式, 就可以猜出來你該走甚麼就能夠獲勝.

但生命確是不一樣, 沒有人知道這 "生命遊戲" 那時候要 "Call Game and Score/結束遊戲算分", 甚至要怎算分都不知道, 更何況你不知道你會拿到甚麼樣的牌, 走甚麼樣的路線對自己是最對的, 所以我常常都勸人不要做 "生涯規劃", 因為沒有人知道未來是甚麼, 而你現在更要專心的是從手中的牌中打出好牌, 不要去期望說: "阿, 若能夠這樣/拿到這張牌就好了", 而真正的人生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自己的個性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模式, 甚至算分模式都可以自己決定.

當然說只有 "算命師/預言家" 才能做生涯規劃是過於言重了, 並不是叫你不要看未來, 而是要更專心自己的現在, 而有時我通常說, 要看一個人的個性以及本質, 才能夠知道一個人該走甚麼樣的路線, 甚至這兩條路線也有一個決策點, 就是你 "Context Switch" 的成本....

而這篇是剛好今天早上做捷運想到要寫的, 且又剛好看到 "Context switch in a Sprint?" 這篇想要回應, 但好像還沒提到重點, 就換下一篇再說...

[上圖取自一個非正式的 Race for the Galaxy 的擴充, 不知道誰有玩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