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說實作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最佳化) 有標準可以依循就太好笑了, 因為網路一直在變, 人的行為一直在變, 搜尋引擎也一直跟著在變, 所以或許在實作上的變化很大, 但內容是人讀的, 人寫的, 機器 (Crawler/爬蟲) 也是照一定的格式 (標準化) 去抓取, 分析, 然後趨近人的行為, 這倒是不變得道理...
當然硬是要說, SEO 最重要的標準是甚麼, 大概就是 HTML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與 HTTP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這兩個格式與標準, 當然現在的實用早就超過這兩項標準, 事實上 HTML 已經超過 5 版, HTTP 的版本與衍生協定更多, 現在的 SEO 要考慮的東西已經越來越多.
所以有些東西的改變是許多的典範累積與轉移, 但了解這些行為模式也代表了解 SEO 的實作可能性, 因為所有的內容能夠在很多地方運作, 呈現 (Render), 都是因為大家遵循著一個共用的方式來做, 這就是標準, 若沒有了標準, 資訊不只不能交換, 更沒辦法呈現, 也無法閱讀.
這次從標準做出發, 包含介紹各個不同訂定標準的組織, 以及像臉書與谷歌這種決定使用者行為的大公司, 他們正在推動或已經使用的格式標準大家也必須追隨, 因為有太多的內容與眼球被這些主要 Domain Player 所 "控制/決定" 著.
所以無論你是程式設計師, 包含前端後端, 系統分析師, 包含資訊架構師, 以及行銷, 更重要的是內容編輯, 商品操作員, 都要去了解這些 "標準" , 因為熟悉這些語言, 你更好跟讀者溝通, 更搜尋引擎溝通, 更容易的透過搜尋引擎與瀏灠器與使用者溝通, 就像是語言一樣, 若兩個人使用不同的語言, 這溝通就會有很大的困難, 而這標準, 就是這種溝通的語言.
但不要忘記, 無論這些標準是甚麼, 重點還是在於內容, 而這內容透過人的解讀, 吸收, 使用所產生的感情才是真確的, 而只是一時想要去騙取點擊, 或許可以得到短暫的收益, 但這對人類應該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面是背道而馳的, 我就不會鼓勵了, 好, 明天待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我是不做 "Me,too" 的, 但我知道粉絲團經營最重要的共同指標, 一個是觸及數, 另一個是互動數, 但這數字只有經營者知道, 即使從洞察報告可以看到你加觀察的幾個粉絲團, 最近文章的互動狀況, 但還是離真的狀況有點距離, 除外粉絲團可以比較的就是 ...
-
當我們做出一個系統, 最希望知道的是有沒有檢定判讀的能力, 不然價值與意義就會少很多, 而在做未來國會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 網路聲量是否能夠轉化成得票數? 事實上我也是很好奇.... 首先一開始, 就直接算出得票數與網路聲量的相關性 (相關係數), 得出來的答案是: ...
-
昨天在臉書的塗鴉牆朋友分享了一個 王美恩 的" 狀態更新 ": 今天在外面餐廳吃飯,旁邊一桌坐了五六位穿著制服的廚師在吃飯。 老大開講:「我跟你們說,要看警察打人就要看三立,要看學生丟石頭警察受傷就要看中天。」 小廚師問:「大哥,你都不看T...
-
有時我總對自己做的東西沒甚麼信心, 從 Plurk.tw 一直到做了很多延伸的應用, 尤其自己知道美工排版不行, 所以常找人合作, 其中一個東西就是 "噗熱浪"... 事實上 Plurk.tw 比 Plurktop 還早做, 當然我們這邊只能從發文說開始運作開...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當羅技出 G13 後, 我就一直期望能夠玩玩, 而在某天路上撿到一台 G13, 終於可以得償所願阿~~ 上圖是開我原本寫的 N52te 那篇文章, 可以比較看看..... 試用 G13 後, 發現有幾個很不錯或有問題的特色, 當然我是因為跟 Belkin N52te 來做比較: ...
-
這個計劃最出是我交大管科系學長所發生的問題, 因為我寫了一篇文章後, 就跑去 Plurk 跟大家討論, 而他是屬於會使用網路但不會使用 Plurk 的人, 所以跟本不知道 Plurk 講了甚麼, 最後我只好把網址給他, 他才晃然大悟這兩個部份的落差, 所以跟我抱怨這件事, 因此我...
-
先來看個圖, 這個圖是 Hsiaoi Collection 的 點擊歷史 然後再來看在部觀門的 長瀨茜 的圖... 這兩個圖看起來一模一樣, 這都是在一瞬間突然暴紅的某 CA AV... 不否認的, 事實上 Hsiao Collecition 寫的 這篇 真的寫的不錯, ...
-
雖然台灣的資訊科技網站或部落格真的很多, 但仔細看, 不少都是 "全文翻譯" 國外的網站, 不加任何自己的想法, 不然就是為了寫而寫, 此時來看, 不要說是獨立思考的創見已經看不到, 連獨立寫作的內容已經消失了. 這篇文章我早在去年 11 月時就想寫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