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看一個議題的熱度, 可以去看這議題被多少新聞提及, 包含字數, 版面, 或者是電視的秒數等等的計算, 可以看到這議題的熱度, 但這頂多是大眾傳播媒體的觀點, 而我們知道現在大眾媒體已經很容易被操控, 有時報導的不只有很多置入, 更有很多炒作, 雖然不否認這些都會影響到民眾, 但這些議題在這些大眾媒體的熱門真的不能等於民眾關心的.
而在現在, 社群網站在社會中, 已經是訊息傳遞的中心了, 所以只要透過社群網站的分享狀況, 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則訊息或一個議題的覆蓋率, 即使只是一則新聞, 或者是跟本被大眾媒體封鎖的小眾新聞, 透過社群網站的散播效用說不定更大, 所以透過了解社群網站對訊息與議題的覆蓋率 (或是觸及數), 更能夠精確知道民眾在關心的事.
不只如此, 透過進一步知道其真實的分享數目, 按讚數跟評論數之後, 想要真確的知道不同層級的民意也是不難做到的事, 因為閱讀只是一種角度, 而要真確的探知到完整的民意, 要從各種角度去思維:
1. 閱讀
2. 按讚
3. 搜尋
4. 留言
5. 分享
6. 發表
7. 行動
而林克傳說一開始是以 "覆蓋率" 為出發, 就是一則訊息在被分享之後, 能夠在一定時間內, 被多少人看到為基準, 也就是上面所寫的閱讀, 當然這邊能看到, 指的是有機會出現在多少人的動態消息, 而最後這些使用者有沒有打開, 或者是有看沒有到, 就不是林克傳說能夠解決的事, 但至少這是很接近閱讀的行為.
接下來更包含按讚, 留言, 分享各種層級的網路行為, 其中林克傳說第一階段解決了閱讀, 而在 Google/Bing Search Trend 中, 我們可以知道搜尋的行為, 再加上之前 SEO.datamining.tw 網點跟曾經做過的 "部落格好好讀", 從這可以看到大家的發表的方向, 而按讚, 分享與留言就靠這次去補足了.
之前的經驗, 發現即使是網路上的行為, 因為行為的動機與動力須求不同, 各個層面的表現結果也不同, 所以想要只透過一個層面去假設這是網路民意是很危險, 偏差是相當大的, 透過各個層面的切割剖析, 就會比較接近網路上的整體想法,....
雖然話說真的透過這些系統, 最後有極精確的知道網路上大家的想法, 但目前台灣社會還是有一群人不用網路的, 更且這群不用網路的人不是跟網路使用者是 "獨立分布", 也就是說只是抽樣的不同的隨機事件, 而是在思維邏輯與行為上本質有很大的差異, 甚至可以說是在某些民意是完全相反的, 這才是只有看網路民意最大的問題.
當然隨著時代的改變, 網路使用者 (網民) 從原本總人口的 10%, 20%, 40%, 到現在已經突破 50% 了, 甚至可以說已經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脫離被大眾媒體僵化的思維所掌控, 也就是說在某種角度是從愚民的 "資訊被推送接受者", 到多少有能力去選擇資訊的人, 即使這在某些具有 "高道德意識" 的新聞從業人員, 會認為這樣的社會已經不再有 "美感" 而更低落, 也失去很多的一致性與道德性, 但在某方面, 這樣的轉變是讓更多人具有獨立人格也是好事, 不再只是被操控的受眾.
的確網路的社群媒體傳播, 會造成有些人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雖然說這種狀況只是讓所謂的 "愚民" 社會變成到被自我與朋友限制的 "集體迷思", 甚至有些選擇不見得都是好的, 但身為一個人在這價值完成就應該去學習如何 "選擇", 而不是單純的被選擇.
所以當妳對一則訊息按下 "讚", 做出 "分享", 以及提出 "評論", 妳應該知道這些行為, 已經不只是在選擇自我成長的方向, 更是在一點點的在改變這社會, 難道不應該對此訊息多一點思考, 而不該只是個按讚的反射動作機器人, 因為當妳按下讚, 這訊息就會多一點被認同, 當妳按下分享, 這訊息就會更多人知道, 當妳作出評論, 這訊息就會改變妳與整個社會, 所以我們更應該的積極而認真的面對這些訊息有所行為, 透過這些行為來超脫這行為, 影響到網路與非網路, 讓我們對社會做出更多有意義的事.
圖: on his face is a map of the world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我是不做 "Me,too" 的, 但我知道粉絲團經營最重要的共同指標, 一個是觸及數, 另一個是互動數, 但這數字只有經營者知道, 即使從洞察報告可以看到你加觀察的幾個粉絲團, 最近文章的互動狀況, 但還是離真的狀況有點距離, 除外粉絲團可以比較的就是 ...
-
當我們做出一個系統, 最希望知道的是有沒有檢定判讀的能力, 不然價值與意義就會少很多, 而在做未來國會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 網路聲量是否能夠轉化成得票數? 事實上我也是很好奇.... 首先一開始, 就直接算出得票數與網路聲量的相關性 (相關係數), 得出來的答案是: ...
-
昨天在臉書的塗鴉牆朋友分享了一個 王美恩 的" 狀態更新 ": 今天在外面餐廳吃飯,旁邊一桌坐了五六位穿著制服的廚師在吃飯。 老大開講:「我跟你們說,要看警察打人就要看三立,要看學生丟石頭警察受傷就要看中天。」 小廚師問:「大哥,你都不看T...
-
有時我總對自己做的東西沒甚麼信心, 從 Plurk.tw 一直到做了很多延伸的應用, 尤其自己知道美工排版不行, 所以常找人合作, 其中一個東西就是 "噗熱浪"... 事實上 Plurk.tw 比 Plurktop 還早做, 當然我們這邊只能從發文說開始運作開...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當羅技出 G13 後, 我就一直期望能夠玩玩, 而在某天路上撿到一台 G13, 終於可以得償所願阿~~ 上圖是開我原本寫的 N52te 那篇文章, 可以比較看看..... 試用 G13 後, 發現有幾個很不錯或有問題的特色, 當然我是因為跟 Belkin N52te 來做比較: ...
-
這個計劃最出是我交大管科系學長所發生的問題, 因為我寫了一篇文章後, 就跑去 Plurk 跟大家討論, 而他是屬於會使用網路但不會使用 Plurk 的人, 所以跟本不知道 Plurk 講了甚麼, 最後我只好把網址給他, 他才晃然大悟這兩個部份的落差, 所以跟我抱怨這件事, 因此我...
-
先來看個圖, 這個圖是 Hsiaoi Collection 的 點擊歷史 然後再來看在部觀門的 長瀨茜 的圖... 這兩個圖看起來一模一樣, 這都是在一瞬間突然暴紅的某 CA AV... 不否認的, 事實上 Hsiao Collecition 寫的 這篇 真的寫的不錯, ...
-
雖然台灣的資訊科技網站或部落格真的很多, 但仔細看, 不少都是 "全文翻譯" 國外的網站, 不加任何自己的想法, 不然就是為了寫而寫, 此時來看, 不要說是獨立思考的創見已經看不到, 連獨立寫作的內容已經消失了. 這篇文章我早在去年 11 月時就想寫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