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追我臉書的人都知道我最近在做林克傳說, 這是一個用來讓大家知道現在臉書分享連結的分析系統, 其中完成的過程是:
1. 以個人做出發, 那些訊息是我朋友分享最多的, 依一定週期的次數次序來排
2. 目前系統所有人在一定時間內塗鴉牆分享數的排序 (A)
3. 從分享連結的網站, 來看這個人的閱讀息性 => 資訊來源偏離度
4. 我的朋友中, 各個屬性的排行榜 => 想知道誰真正的本質嗎?
5. 計算出真正的熱門話題的擴散性, 而不是只是算分享數的轉換 (B)
6. 我應該找誰討論 => 從閱讀網站的屬性找出跟你最相似的閱讀者
7. 計算出話題與真實臉書的比例轉換公式 (C)
其中有一個相同的 A => B => C 就是從分享數算到熱度算到真實的比例, 這過程看起來簡單, 但也花了快 3 個星期 (從11月1日做到現在), 而我之前說的, 這七個子系統, 都只是 "副產品", 真正的第一個產品應該是:
"系統是否能夠即時的提示我那些資訊變熱門?"
雖然這個在以 "個人" 為出發的前提下, 不是個好系統, 但對於 "資訊匱乏恐慌症候群" 的患者, 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 這也是第一個有 Notification 的功能, 更也是最值得做成 App 的資訊.
這系統是讓使用者選擇 10%, 20%, 30%, 50% 之類的比例, 這比例指的是 "這訊息出現在使用者塗鴉牆占所有使用者的比例(台灣)", 當某個分享超過這個比例就會出現在這列表當中, 當然這也可以做成像訊息列那樣, 有已讀與未讀, 所以更可以做個功能: 放大絕 (所有設成已讀), 這樣我相信一定可以讓病情 (資訊焦慮症患者) 降低一些些...
當然就我的個性我不希望讓系統成為 "單向度/同質性" 太高的閱讀行為, 所以一定會以個人做出發, 只是現在是在做觀察, 因為在我認知的訊息密度一定是介於一個可以調整的系統:
1. 一天一則最值得看的訊息
2. 一天十則最值得看的列表
3. 一週10則最值得看的清單
4. 一週只看一則有甚麼最值得看的
除了讓人可以選擇訊息密度外, 且有三個選項:
1. 全部相同的觀點
2. 依你閱讀習慣的觀點
3. 更有價值的觀點
這系統自然是希望完成第三點, 但也是最困難的點, 因為這個 "價值" 有時是很難定義的, 因為這有時會遷涉到價值觀等的主觀判斷, 但也不是說完全做不到, 例如可以用 "你期望的典範 Role Model" 來去趨近 (Approach), 當然現在系統已經一步步完成, 在第二點還在做微調的情型下, 第一點是最簡單可以完成的.
我相信很多人到現在已經看得霧煞煞, 那麼單純的一個 "分享" 數數系統可以變得那麼複雜, 這也是 Data Mining (Big Data?) 困難的地方, 看起來很簡單, 但須要很複雜的流程才能做到, 看起來那麼不可行, 確又可以用 "量" 去產成出有 "質" 的東西.
這也可以證明一個真的可以實用的系統, 在做出之前, 的確可以做出不少有趣的 "副產品", 往往有這副產品的經驗, 才可以讓真正的主產品完善, 尤其是這種大量資料的計算, 就像是我之前有提到, Facelab 的這個 Project, 要做出能夠真的靠臉來判斷人的工具, 真的在實用化之前必然有很多 "副產品", 之中最有名的就是 "Meet the world's Mrs Averages: Scientists blend thousands of faces together to reveal what the typical woman's face looks like in 41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around the globe" (41 個不同國家女性的典型長相) 這個成果, 所以這篇文章用的圖是這個 Lab 10 個成員的 "Average Face".
當然有 Average, 也要去講 "Unique", 所以原本這網址要改名的, 但最後還是延用 que.tw, 只是取的不是 Unique, 而是 Quest, 因此也真的真除 "林客傳說(探索)" 這計劃名.
寫到這邊, 又忘了給大家網址: http://link.que.tw/new.php, Have Fun!!!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說真的, 這次的低潮還算挺久的, 在某方面而言, 在做完 "宅度計" 之後, 就停下來了, 就最後的日期大概是 5/29 號前後吧, ... 這段時間唯一做的大概是 Google Trends 的數字計算, 那時是 6 月 23 日吧, 在之前的 6 月 5 ...
-
很多人知道我累了一陣, 也知道有部份的時間事實上是拿來打 Civilization IV, 但真的心思有點失焦是真的, 而在因緣際會的情型下, 到墾丁去散散心, ... 距離上次去墾丁大概是 1985 彗星來的那一年, 我舅舅開著車連夜到墾丁, 事實上到底有沒有看到哈雷, 我是不...
-
在 Search Rank (SEO) 納入 Users Signal (使用者訊號) 之後, Click Through Rate (CTR) 變成了一個不在只是 UI/UX 的最愛, 更是 SEOers 不得不提的事了. 當然 CTR 不是只有注重 SEO 的人才須要注意...
-
部落格改網址是最好不要的事, 尤其是對 SEO, 但畢竟我這個部落格本來就不是那種很多人會上來看的那種, 所以在某方面是不用太擔心這件事, 畢竟這個部落格的初衷是: "避免一件事講很多次, 所以寫成文章再叫朋友來看" 但對於 blogspot 這次...
-
這個標題原文並不是 SEO, 而是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說的一句話: "若一個經濟學家只是一個經濟學家, 他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 而這個迷思 (Myth) 事實上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 不只是經濟學家, 更不只是 SEO, ...
-
這一篇是寫給要來我家的朋友... 到我新家來借宿有幾種方式, 一個是搭船.... 1. 主要是搭任何一艘船, 能夠在 淡水碼頭 上岸的話: 就可以用走的走到我家... 上圖的 A 與 B 是相反的.. 雖然上面是寫 13 分鐘, 但事實上有 10 分鐘都是在漁人碼頭晃, 走出來不...
-
在過了短暫的墾丁之旅後, 該收心認真工作, 但似乎也只有一個星期... 這段期間因為 Engadget 的大總編 借我 3G Card, 所以在找吃的或住的是有派上用場, 也幾乎是隨時都可以上網, 但卻沒有停下腳步寫任何的 Blog... 但這次很意外的像這樣的 3G 在墾丁所...
-
先出場的是每天個人 Plurk 的資料如下範例 其中 username 為 plurk 的個人網址, border 則為 table 的邊, simple=1 則只會出現 plurks 數與 responses 數, 而 period=1 則會出現上次 plurk 與 respo...
-
只要是有文化, 只要是有歷史, 只要是有種族, 無論是人類 (或是魚人) 都很難擺脫歧視與被歧視的經驗, 而這經驗, 往往會根深蒂固, 很難改變, 甚至是不可能改變, 畢竟這些岐視的劃分與刻版印像都是從成長經驗所造成的, 因為所學, 所思, 所想, 所行為的都是如此, 要一個...
-
基本上我上一篇的 " 我為甚麼要 Plurk ? " 講出來了用 Plurk 的人並不是很多人都有在經營部落格, 所以前一篇的 " Plurk 的個人 Widget 開始... " 是挺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 widget 不能放進 plu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