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出部落格觀察後, 即使有 4 成的認為是不錯的東西, 另外 5 成認為可有可無, 但還是有 1 成有很大的反彈, 雖然這不算甚麼, 但有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之後的討論一直在思索: 我到底是屬於高調還是低調的人?
雖然我每次問別人, 很多人說我的角色是想低調還是會被注意到, 所以是無法低調的, 加上即使我個人低調, 即使出去 present 還是不想講我是誰, 但因為有想推動的東西, 若有人請我去講, 我還是會接受, 但若不是上台, 我是幾乎不會出現在任何聚會的場合, 但這個 "上台" 的動作, 說低調是很奇怪的....
雖然現在我這個主要部落格訂閱人數只有 200 人, 但之前電子報動輒 2, 3 千人, 說自己沒有把自己推出去也是說不通, 但說到我寫的內容, 大部份都是在講我的創作, 我的經驗, 而我這個人是誰倒是很少講, 說要有生活的照片或自己的照片更很難出現...
而在前年, 我也終於了解我不是喜歡交朋友, 而是我不喜歡不熟裝熟, 甚至認為自己最怕跟人半生不熟, 我通常說, 陌生人傷害你事實上是不痛的, 朋友基本不小心傷害你是無意的, 但半生不熟的人對你誤會的傷害才是最麻煩的, 所以我喜歡透過網路會去篩選, 盡量避免認識太多人, 而也盡量對考慮 "交往" 的人投入, 相對的, 因為朋友的互動都來不及了, 新朋友除了因為 "興趣" "生活圈" "工作" 這三點有交集外, 盡量避免認識...
只是我隱隱約約這個 "高調/低調" 的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因為我還是認為我自己是低調, 只是我無法提出任何解釋與反駁~~~
一直到前一陣子看到 "重灌狂人" 的 "百大噗浪名人", 我雖然是竊喜有人認為我是 "小眾名人", 也還說 "食夢黑貘 genehong:按這裡(部落格觀察站長,常有精彩評析)", 當然也值得高興, 但此時也解答我真正的疑惑:
"雖然我一直想推廣我的作品, 但從來不會希望去推薦自己"
有時我覺得 "食夢黑貘" 是個會做出有趣有用作品的好人, 跟 "Gene Hong" 的我是個自私小氣不負責任的壞人, 這兩個人是兩回事, 雖然我不認為這是有差別的, 甚至是一體的兩面, 雖然我因為長期是網管的狀況而沒有 "分身" 的習慣, 但一直認為我的作品/創作跟自己是獨立的, 甚至當作品創作出來後, 我就沒有 "控制權" 了...
所以當我仔細想想, 我自己從來沒有寫過別人加我的 "RSS", "電子報", "Twitter/Plurk" 等等的文字, 即使當別人真的看我的文字我當然會覺得高興, 但要去 "推銷" 自己真的沒有這習慣, 就像說我自己所謂 "真的知道如何經營部落格與社群", 但自己從來不會這麼做一樣...
在這次 Plurk 噗浪 的使用中, 我就這樣寫的:
"因為個性乖辟, 我只會接受那些會見面的人為朋友, 其他請當粉絲見過幾次再說吧~~~ "
但似乎還是有個漏網之魚可能沒見過但誤以為見過或直接互動過, 但接受邀請後才發現不是那個人, 但除外還真的是平均認識十年以上的名單阿, 且一定見過面, 甚至見過很多次面..
只是我還是加了三個使用噗浪認識後, 讓 "只見過一次面" 的人從粉絲到好友, 只是後來兩個現在已經見不只一次, 另一個是本來有機會見第二次而錯過, 只是說穿了還是在 "興趣, 工作, 生活圈" 的三個範圍之內...
所以若有興趣 "從粉絲升級成好友" 的人, 可以在我邀約 "桌遊" 時來玩, 說不定我會加你好友囉, 但這篇的重點不是 "桌遊邀約", 真正的是打算開始 plurk 噗 "只給朋友看的" "日記噗", 這個雖然不是甚麼 "早安噗/招呼噗/報到噗/笑臉噗", 而是我想寫的是 "我剛剛不小心一面工作一面在客廳的沙發睡著了, 距離上次這樣說不定有大半年了" 這種只對 "好友" 有意義的噗....
我這個人沒甚麼隱私的觀念, 因為我認為沒有人會對我這種很糟糕的中年大叔有興趣, 因此與其說只是給朋友互動, 還不如讓那些粉絲真的看到 "常有精彩評析" 就好阿... 不然說真的, 不太喜歡讓那些人失望,但也要也自己的作法, 那就稍微調整就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有時我總對自己做的東西沒甚麼信心, 從 Plurk.tw 一直到做了很多延伸的應用, 尤其自己知道美工排版不行, 所以常找人合作, 其中一個東西就是 "噗熱浪"... 事實上 Plurk.tw 比 Plurktop 還早做, 當然我們這邊只能從發文說開始運作開...
-
在系統調校的一開始, 我一定會問大家一個問題: "系統負荷 60% 是過高還是過低呢? 系統負荷 6% 是過高還是過低呢?" 當然這個 "過高過低" 指的是一種不正常的現像, 而在之前要有一個前提: "何謂不正常?", ...
-
我們都知道網路詐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不下於假新聞, 雖然這些事都不是在網路上獨特的社會現像, 因為在現實社會這些欺騙的事層出不窮, 但透過網路的高效率散播, 有時比現實社會來得嚴重. 在臉書投廣告, 大部份都是須要透過粉絲團來操作, 若是我們能夠 "定位...
-
目前已知道 Formula/Equation 是: 1. Unemployment: ind*3+com-pop (分母是Pop) 2. Transportation: tra*5+100-pop (分母是Pop) 3. Criminality: sec*4+300-pop (分...
-
總統府網站雖然相較很多網站並不是那麼重要, 但也因為其特殊性以及政治立場的角色, 是很容易一直被拿出來討論的, 至少這幾天就 Alexa 的觀點來看, 從 3000 名外進到 3000 名內 (見右圖), 流量也瞬間多了四倍, 也可以當作是一個小型的壓力測試了.. 至少這段時間也...
-
雖然我們知道, 正義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正義是有極限的, 甚至是相對的, 所以若是把正義無限的延伸的話, 那一天真的成立了世界政府, 將會有多少生命是以正義之名去抹煞的. 而這個該給予正義有一的的極限或限制就是 "不能用任何理由剝奪生命", 這應該是普世...
-
大家還記得我在兩個月前寫了一篇 " 如何用網頁到網頁的延伸閱讀, 取代網站的交互連結 " 的文章嗎? 裏面談到兩個可能的發展性: 1. 共通 Tag : 這個沒甚麼了不起, Technorati 就是如此, 雖然這是很好的東西, 可惜沒人用了, 只是...
-
網址: http://tag.analysis.tw/events/ [QOTD] 透過重組新聞讓選擇事件與議題交在讀者手上, 而不再是被記者或編輯決定, 或是被 "媒體財團老版" 指引. 從標籤的計數, 分數到計算被注目的爆發度, 進一步的透過等...
-
在兩三年前, 跟 "史公" 聊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是他感嘆台灣教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問題, 大部份的大學教育, 其課程都想教人成為頂尖的人物, 例如 "李安", 且很多學生也都的確以這為目標, 但我們都知道, 李安在沒當導演之前, 也當過好...
黑貘大
回覆刪除我按照plurk2相關文安裝
但沒辦法在我那篇顯示
http://orz18.blogspot.com/2009/05/21.html
請問有解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