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New SEO KPI 的規劃

很多人一直問我, SEO 這工作最主要的 KPI 是甚麼? 我通常會說有兩大表相:

1. 搜尋引擎帶進來的流量數
2. 搜尋引擎帶進來的流量占比

這兩個主要 KPI 的成長量 (月成長與年成長) 就可以決定 SEO 的效果, 但這個做為檢核的機制是不錯, 但要做為做事的導引卻是相當困難, 所以我再補充了幾個可以量化的點:

1. 搜尋引擎的索引總數
2. 外部連結的數量與連結頁數
3. 內部連結的數量與分布
(4). HTML 的錯誤數
(5). 搜尋引擎的錯誤數

只是無奈這部份 Google 都沒提供較好的 API, 某方面只能用 csv 匯入資料來作業...

在一年半前 (2014 年 1 月), 想出了一個有趣的方法來檢核 SEO KPI, 也就是:

"搜尋引擎進來的關鍵字與落點頁, 是否具有長尾效應?"

雖然這個用人工去算是相當困難的, 但相對的若是用 Google Analytics API 來做並不困難, 因此後來做了 seokpi.analysis.tw 這系統, 就可以從分布圖定義出簡單的 "Index (指數)" 來去比較這個網站是否從一般行銷方式的 80/20 慢慢的進步到長尾, 然後配合最前面的兩個搜尋流量與占比, 這四個數字定義出一個最終 KPI.

但一年半過了, SEO 的改變也相當多, 面向與思維也越來越廣泛與複雜, 用這四個數字來做最終 KPI 的基礎已經不夠了, 因此也在想說如何進一步的改良這個 SEO KPI, 來去協助大家的進步.

而一年多來最大的概念改變在於:

1. 使用者在網站的訊號變得是一個重要的因子
2. 網站內容會依網站結構有不同的使用者訊號比較
3. 搜尋引擎帶進來流量是否有真正的價值
4. 搜尋引擎行為對網站的影響 

要去計算到上面幾件新思維改變, 就代表網站分析前題是要做到下面三件事:

1. 要去區分內容頁與中介頁, 與內部搜尋結果頁對搜尋引擎的差異
2. 不同來源與搜尋引擎來源對使用者行為的差異來證明
3. 如何區分 Short Click, Long Click, Pogosticking, Next Click 與 Next Search 的來源

雖然最後的指標, 也終也是使用 Click Through Rate, Time On Site/Page per Session, Bounce Rate/Exit Rate 這三種類型的指標來去計算其效益, 只是對於 SEO 操作的人, 真的要去區分上面與計算出這幾種來源與類型, 來去比較這之間的差異, 有些不是可以靠苦工做得到的, 甚至有時不是靠單純的 GA 操作就可以得到的.

當然在某方面甚至不是只靠 Google Analytics, 或是只是用檢視的區分與比較, 說不定是只靠 GA 是做不到的, 但相對的, 但畢竟是否能夠用幾個基本的 Customized 的方式就可以做到基本的計算, 畢竟真的要不只用 GA 的普遍性是更困難的.

但話說, GA 雖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角度, 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 On-Page Analysis, 而這部份大家真的可以去使用 Awoo 的 SEO Tools, 如 天下無狗 與 球來就打, 這也是一個很基礎的項目, 也不要忘記了...

而這次的 New SEO KPI, 整體的演算法雖然都已經想好 (聽說是在去年就想好了), 但那時會實作出來大家可以給個建議, 畢竟這次的複雜度不輸給一年半前的挑戰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