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運已經到 10 天了, 雖然心情不會像 318 那晚那樣的既激昂又平靜, 現在更多了些不同的觀點, 而上一篇從光譜來看媒體屬性, 而今天來看時間軸的變化.
服貿東西軍雖然是在 3/19 晚上 (3/20 凌晨3:00) 做出來, 但一直到 3/21開始才記錄其間的變化, 而我們來看整理一份表如下:
其中看得出來 3/23 的總統府談化到晚上的佔領(快閃?)行政院是一個最大的轉折, 在那時候形成了一種氣氛:
慢慢的有人開始支持服貿
突然沒有人主張速過服貿
支持佔領立法院稍微變少
這邊似乎出現了一個分岐點, 整個社會已經不太認同那 "30秒" 來決定這個國家, 這三天來的數字高達 98.4%, 而支持服貿的慢慢出現聲音, 且慢慢的邁向 20% 的大關, 支持佔領立法院的人大概也累了, 也正式突破 87% 以下.
服貿東西軍雖然在某方面是跟很多調查比較起來是沒有 Bias 偏差的, 但本質這系統就是個偏差, 因為這只算臉書分享的觸及數, 所以基本上有兩個前提:
1. 會使用臉書的網路族群
2. 其中會習慣分享外部資訊的人
而這個觸及數為甚麼會成立, 是取自於相信人會自動篩選與過濾資訊, 人會慢慢只看只聽自己喜歡的資訊, 也會慢慢的去除自己不想聽及相左的人.
最近我做了一個原本沒想要成為實驗的實驗, 因為覺得一個知名不具的朋友 "李政釗"
他的觀點都很令人玩味, 所以我請大家去追蹤他, 只可惜我不是好的鼓動者, 沒有多少人願意聽我的話, 最後只有 18 個人追蹤他,
這是一個很糟的實驗, 但這不是更糟的結果, 過了 5 天, 我回頭看, 這 18 個人只剩下 2 個人, 其他的 16 人已經立刻不追蹤了,
也就是說人會習慣閱讀跟自己類似訊息這種現像, 比我預期的還要明鮮.
所以透過這樣的實驗, 已經可以證明 "近朱者赤, 進貘者黑" 的假說, 從人看到資訊的觸及率就可以推算這事情的支持度, 跟本還不須要用到甚麼沉默螺漩的理論, 從閱讀過濾, 同儕過濾這種事幾乎就可以證明這現像.
雖然這群人是有偏差, 但這群人不會因為時間有所偏差, 因此我們即使無法從這邊百分百的定義或推估真正民意, 但從時間的變化可以看到這群人意見的改變, 這幾乎是沒有偏差的.
因此從這數字來看我們幾乎可以斷定下面的事:
1. 這 10 天, 支持服貿的人增加了 3~5%, 雖然有增加, 但不顯著, 只是可以確定有增加.
2. 這 10 天, 已經沒有人認為一定要速過服貿, 這數字已經低於 3% 以下, 甚至你說 100% 都不為過.
3. 這 10 天, 支持佔領立法願的人減少 3~5%, 雖然有減少, 但不顯著, 只是可以確定有減少.
這樣本數大約是 100 萬個臉書使用者所發出過訊息所獲得的結論, 雖然跟 1200~1500 萬個臉書使用者還有一段距離, 但就統計調查的原理, 跟這母體比較起來的子體, 幾乎是沒有太大偏差了, 當然真正的偏差是取樣的母體來源, 但這變化是肯定的.
最後, 拉回來這學運有甚麼貢獻呢?
1. 讓大家更了解服貿, 也不會恐懼或美化服貿, 大家會有自己的立場與主見
2. 但相對, 已經快沒有人相信這政府這種不透明的政治操弄方式是對的
3. 學運遲早須要結束, 即使現在支持度還在, 只是政府再不願出面很難平息
雖然這三點我要澄清這些不是數字, 多少是我自己的後設, 理論上若能再套用語意網路的話, 說不定語意網路系統就可以分析出這真正的因子, 希望下幾篇就可以做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在寫作 Google Friend Connect 的 Custom Gadget 時, 有發現有幾個重要的參數: 1. Site ID: 這個網站的 ID, 目前並沒寫在任何 Open Social 的 Spec 2. Personal ID: 判別誰是誰的東西, 最主要是拿來...
-
依 IMDB 超過 1 萬人以上評分的順序 降世神通 1. 9.3 Avatar 降世神通 2. 9.2 Ricky and Moorty 3. 9.1 鋼之鍊金術師 Brotherhood 4. 9.0 進擊的巨人 5. 9.0 獵人 6. 9.0 死亡筆記本 11. 8.8 ...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這篇報導是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9/11/2ar0a.html 這裏, 到中午, TWNIC 的人就一直打電話給我, 而我還在會議中搞不太清楚是甚麼, 但就大意上面指的都是講了很多有問題的話, 而我一上...
-
雖然台灣的資訊科技網站或部落格真的很多, 但仔細看, 不少都是 "全文翻譯" 國外的網站, 不加任何自己的想法, 不然就是為了寫而寫, 此時來看, 不要說是獨立思考的創見已經看不到, 連獨立寫作的內容已經消失了. 這篇文章我早在去年 11 月時就想寫了, ...
-
一些無聊晃進來的朋友應該有發現, 左上角多了幾個之前沒看過的 gadget, 因為我又開始做無聊事了... 看到許多人裝 Google Friend Connect, 而我個人對較為開放的 Protocol 是採較為正面的態度, 所以就裝起來玩玩看, 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東西,...
-
上一篇還有很多沒寫到的地方: 1. 在最初的規劃這個數字是 Increamental 的, 也就是為了避免沒有抓到資料時的問題, 而這三種數字有兩個是一直增加的, 一個卻是在變化的. 2. 在第二組的距離, 事實上最後應該只會採用一個, 做一下 x*y*z 應該對資源影響不大. ...
-
一些比較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 Seednet 做了一個 TaiwanRank, 以自己用戶的使用狀況來作網站的另一種排名, 而目前推出的指標是 DNS 查詢數 及 不重覆IP 的兩個排行.. 有人問我這樣到底準不準阿? 事實上我常說, 沒有一種指標或觀點能夠覆概所有事情, 當然是越...
-
經營網站是相當不容易的, 尤其是維護一個知道無法賺錢的網站, 像這次 MyBlogLog 而言, 真的是發生很多很多事阿, 尤其對我而言更是要加上一筆. 1. 在部落格觀察之前, 有一個 Room 計劃, 是比部落格觀察更早規劃成熟的計劃, 是一個以到訪為觀點的足跡社群, 那值時...
-
在 SEO 圈的人, 看到我前一篇 " 從連結的生與死來談網站連結準則 " 知道是為了要回應嚴先生對於之前的連結做探討, 而前幾天有人說他也寫了 " 從 Nofollow 看 SEO 的未來 " 這篇來做回應, 我當下跟朋友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