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我的 Mac 與 G700 的邂逅? 不, 死纏爛打.....

是我的朋友就知道, 某隻動物很常說: "滑鼠是除了你另一半外, 最常摸的東西, 不, 可能還要常...", 所以說, 找一隻好用與合用的滑鼠, 其重要性不輸給找對的另一半 (誤).......

雖然 "效率" 是句充滿 "罪惡" 的名詞, 但若因為有好的工具, 因此可以好好的工作 (或玩), 是件合理也不過的事, 在之前我已經有太多文章去 "推廣" 三螢幕, 或是 "六螢幕", 也講過幾篇 "左手鍵盤/雙滑鼠", 或是幫助你輸入的 "Gadget", 等等的東西, 但好像還沒寫過滑鼠的事, 但這不代表滑鼠不重要, 是太重要了.

在我開始用 Macbook Por 成為我工作的唯一的平台時, 一開始用的是 Logitech MX1000 與 M950 之類的大型桌上滑鼠, 但這真的很不方便攜帶, 因此不到一年就換了 Logitech VX Nano, 而這一用, 就用了兩三年, VX Nano 當然是當時為了 Notebook 做的滑鼠, 而 Logitech 對 Mac OS 都有比別人好的支援, 因此說要換成其他滑鼠的機會不高.

VX Nano 除了小外, 還有兩個多出來的功能鍵, 這個在 Mac 的使用上, 我都設成 Desktop (桌面) 及 All Application (顯示所有應用程式), 這樣的切換, 比 Task Bar 之類的快太多了, 且不用去移動滑鼠, 只是人是貪心的, 兩個不夠用往往想要的是更多的, 而當 G700 出來的時候, 說這個 13 鍵都可以定義時, 我就躍躍欲試, 但結果是 "Only Support God Damn Windows" 時, 就只好冷下來了, 期待那天 Logitech 羅技大發慈悲的出 Mac OSX Driver 再說.

當然一個滑鼠的好用, 須要用很多方面來討論:

0. 人體工學: 好握是很重要, 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要看手的大小及習慣來選擇.

1. 解析度: 解析度越高當然代表你能夠在最短的距離去你要的地方, 這對手的疲勞幫助相當大, 當我忘記帶滑鼠一換到別人的滑鼠時, 用一整天手都會很酸, 這個尤其在用多螢幕時會更明顯.

2. 按鍵: 有的滑鼠按鍵抄難按, 按到手酸都還沒按下去, 當然除了標準的兩三鍵外還有其他的鍵可以自設的話, 那就太棒了, 當然人一隻手指頭只有 5 隻, 太多還是會搞混的.

3. 反射能力: 從光學到雷射, 滑鼠的定位靠的是跟桌面的關係, 早期滑鼠是用滾輪, 但我想現在應該沒甚麼人在用了吧, 而雷射的波長比紅光更短, 雖然須要更高的運算速度才能解析, 但有能力解析的話不只解析度能增加, 也可以在更多桌面上使用, 現在還有可以在玻璃桌面上用的滑鼠.

4. 滾輪: 現在沒有人不用滾輪的滑鼠吧, 所以這邊要說的是滾輪的好壞, 尤其是好的滑鼠往往有無段跟有段的切換, 甚至驅動程式有加速能力, 都會讓滾輪變好用.

5. 定位能力(滑鼠墊): 這定位能力指的是準確度, 當然這個不只跟滑鼠有關, 滑鼠墊的因素也是相當重要, 有些人喜歡用照片或有圖案的滑鼠墊, 事實上透過不同的顏色與材質都會有些微不一樣的反射狀況, 一個好的滑鼠當然沒問題, 但不夠好的滑鼠就會有問題.

6. 滑鼠墊片: 滑鼠好滑很重要, 好滑就是在於與滑鼠墊與桌面接觸的那個地方, 通常會有個易滑動的墊片, 但這個用久了會磨損, 因此過一陣子就要換掉, 你可以去光華商場買, 這是很多人很常乎略的一環.

7. 無線: 這個最後講, 因為這個各有利弊, 像這隻 G700 就有雙模, 想要無限制時就拔掉線, 追求精確度時就插上線, 當然並不是每一隻都能這樣, 所以要好好想清楚你要的方向, 但通常除了打電動外 95% 都是選無線準沒錯.

N. 價位: 都已經說這個比選另一半還重要了, 你還在用不須要請小朋友出面的滑鼠嗎?

而在有一次, 以為我的 VX Nano 丟掉時, 我就再次尋找, 雖然官方還是不支援 Mac, 但已經有人說是可以用的, 利用其記憶設定的方式, 先去 Windows 設定再來 Mac 用時, 我這時候也終於有 Windows 的電腦了, 因此是有機會是可以一試的, 只是有兩個大問題, 一個是雖然說可以去 Windows 設定, 但 Windows 的功能鍵跟 Mac 是不一樣, 而對我最基本的 Desktop 與 All Application 不是普通的按鍵, Windows 不見得會有, 即使其他鍵可以設, 對我而言還是有跟沒有一樣, 但最後沒買的原因是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只是這隻死老鼠躲進我包包的夾縫, 只是一時沒找到.

雖然後者的因素沒有了, 但前者的因素我還是要去了解, 因為真的有人說可以, 所以在發生 628 癮事件後, 我剛好有兩個理由真的去找那位朋友測試滑鼠兼問八卦了.

一開始時, 發現 Logitech Control Center 真的抓不到 G700, 所以我只好仔細研讀那篇文章, 他說有兩個方法:

1. 利用記憶設定先去 Windows 設定 (這個大家都知道)
2. 改用 SteerMouse Driver

事實上我在三四年前為了解決 M950 時, 也是使用 SteerMouse 的 Driver 來去辨試, 就立刻下載來用, 發現所有的鍵真的可以抓得到且能夠去自己設定, 更重要的是 Desktop 與 All Application 的 ShortCut 方式甚至比羅技官方寫的 Driver 更好設定, 因為以前為了要做到這件事, 是必須要把這功能 Bind (綁) 在功能鍵上, 然後去 Emulation, 而現在是完全不用, SteerMouse 一開始就可以直接選這樣的功能.

所以過了幾天, 我就下單了...

這篇就這樣完了嗎? 那樣這篇就是閃光文意味居多了, 我寫這篇除了要勸敗外, 是要跟大家討論你會如何設這些鍵?

我一開始是這樣設的:

1. 左上角有三個鍵: 依序是 Expose 的 Show Desktop 與 All Windows, 第三鍵是 Switch Application.
2. 姆指四鍵是: 空白, Enter, Firefox 與終端機, 因為空白可以翻頁, Enter 可以直接輸入, 而 Firefox 與終端機是我最常用的兩個應用程式.
3. 中鍵按下去是另開視窗, 也就是 Command Primary Click.
4. 中間在滾輪模式切換下面的那個鍵是 Move to Close Button.

我原本是這樣設的, 但後來才發現一個 SteerMouse 也可以支援不同應用程式有不同的設定, 此時我就設:

1. iTunes, 把 Firefox 與終端機那兩鍵變成下一首與上一首.
2. Firefox 模式時: Firefox 那鍵變成上一頁.
3. Terminal 模式時: Terminal 變成 Copy.

我一直很納悶工作的須求市場應該比遊戲市場大很多, 且一個好的輸出入設備對工作效率影響很大, 但為甚麼沒有多少上班族知道這重要性, 更廠商也沒有去針對這方向去開發中高階市場, 最後變成電玩或電競的設備變成是較好的選擇, 我相信若能夠針對這樣市場去開發應該很有潛力阿....

2 則留言:

  1. 上班族不見得不知道一個好工具對於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上班族大多只會用公司配發的設備來工作
    要他們自己花錢買滑鼠來公司用
    通常是是極不願意的
    此外,若用了新滑鼠增加了「工作效率」
    大多只會帶來更多的「工作」
    所以很多人寧願慢一點、笨一點
    也不願花錢投資在職場的工具上
    然後帶來更多的工作
    反之,遊戲玩家或是 SOHO 族就很願意投資於工具上
    因為這個投資可以帶來正面的效應
    使得玩家能多打贏幾場比賽
    而 SOHO 族可以減短每個案子的處理時間
    立場不同,自然想法與考量點也會不同
    因此上班族會如此,也就沒啥好奇怪的

    回覆刪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