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芝麻信用 (Sesame Credit) 真的是 老大哥數據 (Big Brother Data) 的開始嗎?

所謂的芝麻信用, 說穿了就像他們自己所說的 : "芝麻信用是依据方方面面的数据而设计的信用体系", 這個系統可以追訴到 2014 年 6 月 14 日中國國務院發佈的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 (2014-2020)" 開始, 但真正開始實作使用是在半年後的 2015 年 1 月 5 日, 只是當時注意的人不多, 但漸漸的當系統越來越多人使用, 越來越多人討論時, 問題就跑出來了...

這系統採集五種資訊:

信用歷史:過往信用賬戶還款記錄及信用賬戶歷史
行為偏好:在購物、繳費、轉賬、理財等活動中的偏好及穩定性
履約能力:享用各類信用服務,並確保及時履約
身份特質:在使用相關服務過程中,留下足夠豐富和可靠的個人基本信息
人脈關係:好友的身份特徵,以及與好友互動程度


但當時就有人發現這不是好玩的, 其中最麻煩的是行為偏好與身份特質, 這個最後可能造成你的芝麻信用分數高不是只有你的財經能力, 而是你對黨意的配合度, 變成另類的 "忠誠檔案".

若這個芝麻信用不只是證明你的財務階級, 而更可能是種政治階級, 畢竟靠著人脈關係, 一些政二代與富二代已經是無往不利, 靠著這個系統就可以暢行無阻, 變成另一種位階的證明, 這也是因此一定會受喜歡威權與特權統治的國家所喜愛.

12 月 16 日有一個 Youtube , 是由 Extra Credits 所做的, 他們是以一個遊戲的角度來看, 認為這種實境遊戲, 可以說是相當危險的 "遊戲化" 導向:



原文所講的危險性, 主要是靠所謂的 "社群力量", 原本只是一些經濟階級的制裁力, 現在轉化成人際關係, 看似無害的遊戲系統, 變成具有強制性, 除非想要抽離或不管整個社群網路...

因此就慢慢的流傳出來, 事實上在 10 月 6 日的科技新報也講了 "政治傾向也可能列入個人信用紀錄?中國政府全方面「評量」人民生活" 這件事, BBC 也說了 "China 'social credit': Beijing sets up huge system" 這篇文章.

事實上這系統更可怕的不是透過這種包在看似 "金融體系" 的信用而已, 而是納入了生活行為模式控制的 "思想引導", 透過某種行為分類才能夠提升芝麻分或因為不合乎規範而扣分, 更是用這系統劃分階級, 結果很多科幻小說用 "基因" (出身) 來決定一個人還沒實現 (如千鈞一髮 GATTACA), 或者是像 1984 不是靠著無數的攝影機, 芝麻信用用的是把發生在實際生活的 Offline Data 轉化成 Online Data 後, 去計算出來, 也就是 Big Brother Data (老大哥數據) 就先實現了極權國家的美麗新世界.

你想要租車嗎? 有人靠著亮出芝麻信用就甚麼都不用說的把車子開走, 你以為這是累積的信用而以嗎? 不, 這靠的是階級與思考控制, 甚至想要結婚生小孩, 靠的也是芝麻分時, 這就真的不好玩了.

就像科技新報文章所說的:

中國政府在做的,正是將個人的獨立思考行為能力從他們龐大的人口中逐一剔除,他們也藉由這樣的一種信用紀錄的制度挑選順從他們的人,並提供他們適當的社會 生存能力繼續扶養並教育他們的下一代。這樣的手法雖高明,卻也顯示出中國共產主義政府的魔手正無孔不入的入侵並影響人民的生活。

的確, 大數據有人說還很遠, 或者以人說說實作與實用還很困難, 但事實上已經有統治者透過 Big Data 建立一套 Big Brother Data 老大哥數據系統想要控制著人民, 而說不定有許多人更期待如此說.....

(首圖來源:芝麻信用)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政治大出櫃, 讓我們站出來支持我們要的政黨~~

某上師曾經說過, 地球人的政治會這麼混亂, 是因為地球人大部份都不關心政治, .... 雖然這位上師是不是地球人我們無法得知, 但似乎在地球的台灣的確是如此沒錯...

而去年的選舉, 決定了市長的人選, 而明年的選舉, 則是要決定總統是誰與國會的版圖, 這麼麻煩的事, 可以簡化成三張選票, 一張是還沒投大家都已經知道是誰的總統票, 另一張是每一個人選項都不一樣的區域立委選票, 而另一張則是有 18 個選項的政黨票, 大部份的選擇題都是三選一, 四選一, 而這個 18 選一真的是很讓人頭大...

因為無論總統或區域立委怎樣都只能選一個人, 但政黨票則是依比例分配, 只要能過 5%, 而選罷法的選舉結果則是依下面的條文來決定的:



從這邊可以看得出來, 突破 5% 後, 先會用個 [高斯計號] 來分配, 5% 通常會分到 1.X 席, 除非有那些沒辦法分配到席次 (沒破 5%) 的總數超過 15%, 這又是另一個問題 (5%/(1-15%)*34>2), 但通常是這些破 5% 的政黨, 即使是只有 1.X 席, 但這 X 是很接近於 1 的, 因此若是有足夠的餘數, 這些小黨都可以分配到兩席的機會即高, 所以重點就是如何增加餘數.

而餘數的大小, 肯定不會大於或等於除數, 所以若是越多政黨破 5%, 代表著商數越高, 餘數也越多,也意味著若是越多的政黨破 5%, 瓜分的政黨越多, 餘數也越多, 而剛有提到若是破 5%, 這個小數點後面的 X 是蠻大很接近 1 的, 所以這些小黨分到的機會也越高.

也就是說, 當越多黨破 5%, 前兩大黨能夠分到的機會取決於餘數的大小, 但若是用 5% 的話來計算, 基本上就是 0.7 起跳 (0.05*34), 當然若那兩大黨超過這數字, 自然是歸於他們的, 但就分布而言, 是較難的.

所以有時若是你是對於這兩大黨目前 16 年來執政不算滿意的話, 最好的方式不是讓他們好做事, 而是要讓更多的聲音被聽見, 也就是想辦法讓第三勢力的票更多.

雖然很多人認為第三勢力是很難破 5%, 但從去年來看, 中間選民越來越多, 破 5% 不是難事, 甚至以最近的民調來看, 有下面幾個政黨可以破 5%.

1. 親民黨
2. 台灣團結聯盟
3. 時代力量
4. 綠黨社民黨聯盟

雖然說新黨與民國黨是有機會, 但幾乎是要翻倍的成長才行, 所以先跳過, 而在 18 選一的票中, 我們要如何讓更多的人願意投我們期望的票,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出來大聲說我要投那個政黨.

在 12/19 有一個國會改革政黨辯論會,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從這幾位候選人的表現大家就可以看得出來誰的表現較好, 你會想支持誰.


而在這邊, 我也做了個大頭貼系統, 讓大家選擇自己認同與想要支持的政黨, 大家可以點進去下載後上傳到臉書, 更換自己的頭像.

為甚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現在第三勢力往往在媒體很難被聚焦, 唯有透過社群的力量要讓更多人知道, 且透過這樣的被看見, 讓大家知道人民是有不同選擇的權利, 不是因為不贊同誰就只能選另外一個.

畢竟, 若是像政黨辯論會, 不是一個政黨連出席都不願出席, 而有出席的政黨也直說: "就政治現實就是選不上" 這樣的高姿態來看第三勢力, 難怪不要說對其他的候選人是這樣對待, 難保對人民也是這樣的對待.

而目前這個系統只有完成綠社盟, 而接下來也會想辦法去請另外三個政黨來提供美術設計與版型, 也讓大家有更多的選擇, 甚至若大家有甚麼底圖的版型想要給大家套的, 請不吝提供, 可以傳訊給食夢黑貘就可以了.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試探未來政治可能性 (I) : 粉絲參政團

明明所謂的政治是所有人的事, 但在權力與媒體運作的情型下, 感覺政治只有政治人物才玩得起的遊戲, 難到真的是這樣嗎?

從臉書的掘起, 粉絲團現在變成所有政治人物展現實力的一個場所, 甚至現在的選戰運作理論分成三種力量:

1. 陸軍: 看政治人物自己的實力, 人脈, 黨團等等的運作, 去爭取支援, 獲得提名, 甚至是把別人勸退讓自己有較高的優勢, 這是除了靠自己, 更靠幕僚的運籌為握.

2. 海軍: 透過樁腳的動員立量, 文宣, 看版, 並透過掃街, 拜票, 造勢晚會等等的方法讓支持者更為堅定, 並影響他人, 靠的是激情與熱情來讓選戰加溫,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 這種方法是過於跳針, 並無法透過政見的討論讓人選擇.

3. 空軍: 想要讓中間的選民, 尚未決定的選民, 透過政見的表達, 進一步的了解政治人物的想法與特質, 最後能夠因為討論或印像決定這位候選人, 這種人是真的會改變立場與支持者, 甚制對於過激的表現會有一定的抗拒或討厭.

雖然聽說 "公道伯粉絲團" 已經有數家政治公關公司認領, 說是他們的作品, 但事實上這種粉絲團跟我們認知的政治公關完全不一樣, 因為一般的政治公關幾乎多是以政治人物做出發, 說的是去讚揚與美化這個政治人物, 簡而言之就是去神化其人格, 讓政治人物不只是個聖人, 甚至不是個人, 而是神, 最後讓人去景仰崇拜, 然後去支持他.

但在網路世代之後, 雖然造神運動是從出不窮, 但不是網路是很好操作, 好操作的人的心, 因為人習慣接受他習慣的資訊, 最後變成很狹隘的思考, 只是這並不是多數人, 因為所謂的 "信仰者" 或 "狂熱者" 畢竟不是全部, 大部份的人還是一般人, 會受到大眾資訊以及各種的小眾媒體去引導, 有時會驅同, 有時會分化, 但網路最有趣的是除了同質化外, 更有一群人是各據山頭的小眾.

尤其是在群眾的運作下, 一大群人有時是群群小眾所組成, 政治也是一樣, 不太可能是所有的政治認同都是單一的情型下, 分化成小組織是必然, 而粉絲團或許就是讓這種小組織對於這樣的政治現實運作的一種可能性.

的確, 公道伯不見得是王金平, 但可以肯定的公道伯粉絲團是支持王金平的, 而與其說這是一個政治人物的表相, 還不如說是這粉絲團對於這個政治人物期許的投射, 所以與其說這是政治人物在從政, 還不如說這是個粉絲參政團, 是這群人在參政.

雖然我們知道最後這粉絲團因為 "官方粉絲團" 的成立而就此消失, 甚至原本公道伯想要打造的期許也瞬間消失, 這些粉絲也突然沒有了著力點, 雖然說這個粉絲團是失敗的, 更不如說這種模式還不見容於政治人物的個性, 畢竟政治人物還是有較強的 "Control Freak" 個性, 若是他能夠控制的話一定只希望粉絲團說他的好話, 或者是照著他的話來說, 只能說這樣的思維與行為是不合適於 "空戰", 對於網路選戰是完全不了解.

在去年柯文哲選舉時, 選舉團隊做了一個 "野生官網" 的嘗試, 雖然這樣的嘗試不是真的野生, 還是把柯文哲的話透過 API (應用程式介面) 到處傳遞, 嚴格說還是個單向, 但也踏出了一個網路空戰的一種實驗, 最後的結果雖然無法印證這是對的, 但也寫下新的一頁.

參與政治理論上不應該只是存在選舉的時候, 但也通常因為選舉的過程, 有較多的資源能夠運作, 而在網路上不該只是當政治人物宣傳, 更重要的是互動, 甚至更好的典範不只是從原本的支持者, 到能夠與候選人去互動, 甚至能夠支援, 但也能夠保持一定的主體性, 這才是較好的粉絲參政團.

雖然公道伯失敗了, 而單向的承擔者應該也是公關公司去操作的, 那就讓我們看執行長吧...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