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從新聞的寡占性, 來看未來電視新聞的可能性...
完整標題: 你知道 "李倩蓉" 相關新聞曾占了當天所有新聞分享數的 8 成嗎? 這不是罷凌, 只是我們的視野被新聞, 被社群, 被自己受限罷了.
你知道嗎? 在 4/23 當天, 楊又穎的新聞占了所有新聞量的 5.4%, 而這些新聞按讚的數量, 又是占了全部新聞按讚數的 24.9%, 再隔天, 楊又穎的新聞分享數又占了所有新聞分享數的 29.0%.
=> 也就是說, 有 3 成的人都在那時分享楊又穎的新聞
你知道嗎? 在 4/26 當天, 尼泊爾的新聞占了所有新聞量的 16.0%, 而這些新聞按讚的數量, 又是占了全部新聞按讚數的 16.4%, 同時的評論數也超過 20.0%.
=> 也就是說, 那時有 1/6 的新聞都是在講尼泊爾大地震.
你知道嗎? 在 4/4 當天, 李倩蓉的新聞占了所有新聞量的 4.3%, 而這些新聞按讚的數量, 又是占了全部新聞按讚數的 24.0%, 當天的評論數也占了 33.2%, 再隔天, 楊又穎的新聞數超過 5.3%, 分享數又占了所有新聞分享數的 80.1%...
=> 也就是說, 曾經有過台灣人 8 成的新聞焦點都放在阿帕契案或是李倩蓉身上.
台灣主要新聞媒體, 每天可以產出 6000~8000 篇新聞, 而這些至少可以分成 20 個主要事件及 50 個次要事件, 這些事件若能平均分布的話, 每個事件應該可以獲得大家目光 2%~5% 的注意力, 但事實上透過 "某種機制", 一到兩則的頭條新聞幾乎占掉 2 成的新聞版面, 而透過社群的散播, 這一兩則頭條新聞甚至是可以占到一半的瀏灠量.
但這也不能說是天天有的, 因為上面舉的例子都是較大事件, 像大巨蛋最高也只占過一天總量 4% 的新聞版面, 40% 的總分享數, 英國藍最高也是 4% 的新聞數, 17.5% 的討論數, 且其他時間也不超過 10%, 但當是有大事件發生的時候, 會覺得全台灣的新聞只剩下這個事件, 其他就消失了.
不得不否認的新聞記者有新聞記者的難處, 但很明鮮的很少有超過 10% 的新聞都是在講同一件事, 甚至 5% 的也並不多, 但相對的在社群的集中度而言, 超過 5% 是幾乎每天都有, 10% 以上跟本不希奇, 而 20% 更是正常, 這代表社群有時比新聞記者更容易聚焦在一兩件事.
但這也是無可厚非, 平常人不是不看新聞, 若能知道個 3~5 件事就不算脫節, 而能夠每天跟上十個以上事件的人幾乎是媒體工作者才能做得到的, 一般人無論是透過電視或是社群, 能夠接受到的事件跟本是被框住受限的, 所以要求民眾大家具有全面觀, 國際觀是不太可能的, 因為這超過一般人看新聞的習慣, 甚至連這種管道與工具都沒有.
而在上一篇 [新文易數] 用自己角度來看新聞, 新聞事件簿的背後意義, 提出了一個可能性, 若是能夠透過眾人智慧的標籤, 的確可以算出每天這 20~50 個事件, 若大家在閱讀新聞時, 可以知道有那些事件沒有讀到 (閱讀標記), 或是這事件有那些新的新文, 也就是說讓大家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事件做深入閱讀, 且又能廣泛的看完重要的新聞不是很好嗎?
事實上左邊的圖是從 Starship Trooper (1997) 年截下來的, 很多新聞工作者也是很想把這選材交到使用者身上, 只是在資料與操作界面上真的要做到也沒那麼簡單, 尤其是要在電視上用滑鼠這當然是不可行的, 所以有時不只是資料而已, 介面的優化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
而最前面的圖是種若是新聞可以讓大家來選擇的話會如何, 當你有興趣就可以進去看, 看過就不會再播出, 就能夠很輕易的完整看完所有的事件, 不會受限於特定的事件, 甚至若是可以像下面的介面新增你有興趣的議題的新聞, 那不是更好嗎?
但這些目前都只是種未來的可行性, 若是能夠做到的話, 或許大家在看新聞的視野就能夠更廣, 而不是受限於被新聞媒體, 被社群媒體 "框住" 的那幾個事件, 若是能夠做出一個夠便利, 更發自於人性 (墮性) 的介面與工具, 讓值得關新的議題不會被幾個炒作的議題所淹沒, 說不定想靠媒體操控人民的困難度就會提高, 這社會說不定會更好一些, 只是, 這些都是說不定... 但也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 不是嗎?
訂閱:
文章 (Atom)
熱門文章
-
原本以為這程式是相當難寫的, 但在 AM 4:00 洗澡的時候, 仔細想想並不困難, 但應該說不困難的是在抓取, 但要顯示出有價值與意義的排行榜是相對困難的.... 後來花了不到半小時就有個雛型, 接下來就是顯示這排行榜, 而在昨天睡前 (AM 5:00) 時, 只是一個最近抓到...
-
這句話已經喊了不知多久了, 當時聽到 LG 出了一款可以 USB 連結的 LCD, 想說這真的是太好了, ... 但沒想到還沒真的上市就腰斬了(?), 後來找到原來這技術是一家叫 Display Link 的公司, 做的... 而我在兩年多前就開始採用雙螢幕, 而現在若是沒用雙...
-
現在是 3:42 分, 該睡了, 但一直想寫篇文章但都一直提不起勁, 大概是為了準備星期四博客來的會議, 讓整個心態與作息全部亂了, 在此時蛋捲個人站又掛了, 讓我的情續大概到了蠻低的低潮吧... 整個星期六日沒甚麼精神做事, 事實上大約在上星期二似乎就隨著部落格溫度計進到低點,...
-
剛很無聊的把噗浪的關鍵字趨勢圖畫出來,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 這是以話題的 "使用者比例" 為單位, 來跟自己比較, 若是去看原圖有週曲線, 月曲線以及最近一季的狀況: 但下面的圖當時是畫 4 個月 (因為當時也是這系統開始運作的時候), 以後會改半年. ...
-
這幾個月一直看各個媒體在臉書的表現, 可以發現各個媒體的使用者介面與政策, 都會影響新聞在臉書的行為, 雖然有時是讀者的屬性做決定. 而一則新聞有時不用從內容, 甚至不用人去 "刻意投票", 我們就可以從臉書使用者的 "讚享評" 就...
-
從分家到現在, 我還是維持著兩個都有在更新的狀態, ... 也因為身份的關係, 也沒去說那家比較好... 但當天空吃下蕃薯藤後, 有好有壞, 但大多是壞處.. 1. 自由欄位最多 10 個, 事實上蠻不夠用的... 2. 輸入資料無法全選, 必須去動滑鼠去選擇... 3. 引用似...
-
基本上我是屬於逃避加無所謂鄉愿型的人, 所以即使罵我我也很難生氣, 但還是會難過, 只是比較不會生氣... 所以這次會把回應關起來, 當然不是有誰在說我壞話, 因為這很常見也很習慣, 但最近真的 Spam 廣告訊息真的太多了, 所以先將回應暫時設成 "審核制"...
-
這個計劃最出是我交大管科系學長所發生的問題, 因為我寫了一篇文章後, 就跑去 Plurk 跟大家討論, 而他是屬於會使用網路但不會使用 Plurk 的人, 所以跟本不知道 Plurk 講了甚麼, 最後我只好把網址給他, 他才晃然大悟這兩個部份的落差, 所以跟我抱怨這件事, 因此我...
-
今天臉書上有兩個藝人很紅, 一個是說 "My Hometown" 的張懸, 另一個是 "悍衛傳統道德" 的郭采潔, 因為她們的表態, 造成臉書很大的風波... 這兩件事剛好都是 "言論自由" 很好的例子, 一個是...
-
我剛去看 iTHome 的部落格後台, 看有那些連結連到我章, 其中一個大陸的 Google Search 我點下去看時愣住了... "點點看" 結果出現: G o o g l e 錯誤 很抱歉... ...您的查詢疑似來自電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