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原文並不是 SEO, 而是米塞斯 (Ludwig von Mises) 說的一句話: "若一個經濟學家只是一個經濟學家, 他肯定不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 而這個迷思 (Myth) 事實上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 不只是經濟學家, 更不只是 SEO, 尤其是在很多人事物上.
不否認的 SEO/SEM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arch Engine Marketing) 這議題已經不知道被大家說到少次了, 且這話題比飛碟還更神奇, 就像是看過飛碟的人很少很少, 但大部份的人倒是可以說的頭頭是道, 好像他坐過很多次了, 而我也看不少這方面的從業人員, 頭銜掛著的是 "SEO 專員/專家" 的 SEO 操作者, 甚至不少靠 SEO 賺錢的, 但每次聽他講的話都讓我膽顫心驚.
而這不代表他不懂 SEO, 畢竟 SEO 是人人可以做, 只是做的好與壞罷了, 跟很多技術有一定的門檻不一樣, 會做跟不會做幾乎是一翻兩瞪眼, 但 SEO 就像是行銷一樣, 有時候做出來有成效不代表你做對, 甚至努力做時還不見得有立即效果時, 此時 "黑帽 SEO" 更容易在這領域 "騙" 到更多錢, 有時我還覺的這領域應該來學 "奈米" 一樣有個認證標章才對, 只是就經驗而論, 這樣說不定會被玩得更糟糕.
搜尋這領域可以說是最早的學科, 圖書館學就是了, 人類透過學習的方式去尋找知識, 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 這問題可以是 "如何把好奇號送上火星" 這麼困難, 或只是像 "中午該要訂那家便當" 這問題一樣, 雖然這問題也是很難的, 有時不透過搜尋引擎去找資料是無法知道答案的, 或者是找到更好的選擇, 至少不是天天吃一樣的便當.
在操作 SEO 的人有時看到的是他公司的產品, 他網站的內容, 但有時卻是忘了使用者該如何找到他們才是真正的重點, 而不是這些死版的網頁, 畢竟網站不是做出來自嗨而已 (有時也是可以), 重點是要給人看, 有時要問的不是那些人要來看, 而是要知道的使用者的動機是甚麼, 畢竟任何內容, 任何產品都是解決問題, 滿足使用者的須求, 在 SEO 的操作中, 是為了要幫助搜尋引擎達成我們建立使用者與網站內容的橋樑, 因此這個橋樑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目標, 而只是方法.
在這邊大概舉出幾個比較新的 SEO 觀點, 估且就叫做 SEO mk2, 不是 SEO 2.0, 事實上 SEO 3.0 都有人寫過了:
1. 使用者不只是要找答案, 而是要解決問題, 尤其是通常使用者只知道問題的情境而已, 跟本不知道答案: 很多人以為關鍵字是重點, 且通常在設定關鍵字時是以產品或內容為導向, 這往往是錯的, 在幫數位時代做 Web 200 時, 發現很多網站都是主打自己的產品與品牌, 但忘了使用者若是已經用品牌來搜尋, 跟本不須要做 SEO, 例如 Subway 要主打的不該是潛艇堡, 而是 "外送", 要讓使用者在找外送情境時找到你, 挖掘潛在客戶才是精瓍.
2. 網站的分析工具已經提供很多線索, 甚至有更多的外部工具可以參考, 不該只是亂猜: 不得不否認的網站經營者有時候離使用者很遠, 他眼中只有自己的東西, 有時更會忘記使用者, 這在認真經營自產品時不是壞事, 但使用者如何上門呢? 而網站已經有太多的工具, 從 Webmaster Tools, Log Analysis, 還有瀏灠器有很多 SEO 的外掛, 一個好的行銷人員若沒有使用或安裝這些 Plug-In, 幾乎是不及格的.
3. 我們要了解使用者的須求, 了解問題, 解決問題 (這好像是 Robots 的台詞): 若是做 SEO 只是做上面兩點, 那就真的是為了 SEO 而 SEO 了, 真正經營網站的人, 應該是透過使用者須求去創作出新的方法與答案去提供使用者參考, 包含產生對使用者有幫助的內容與專題, 提供別人的情境與使用狀況給其他找答案的人參考, 甚至透過這樣的須求調整自己產品與內容的方向, 畢竟一個網站的經營不是一廂情願, 要想辦法接近使用者, 不是離越來越遠.
4. 關鍵字本身是很雜亂的, 我們要透過共同點去聚焦: 雖然說最後大家還是習慣以關鍵字的排名來作檢視, 事實上再如何了解須求, 也不可能涵蓋所有的可能性, 因此最後能夠抓的只是一些大要與方向, 而這些方向就是使用者會去由上而下的聚焦與共同點, 例如須求, 作者, 環境, 而每一個產品本身都是很獨立的, 經營的了單一關鍵字與產品, 但往往會因為時間而失去使用者的關愛, 但有很多本質是不會變的, 嘗試著去作分類與因子分析, 會讓使用者不斷的透過搜尋引擎找上你的網站.
5. 主動的去接近使用者, 不是只靠搜尋引擎的幫忙而已, 去經營流量來源, 不是 SEO 而已: 事實上現在的 Search Engine 很努力的想辦法切近使用者, 會依不同的人, 不同的裝置, 不同的地點與時間, 不同的關係, 不同的語言提供不同的答案, 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社群有不同的結果, 因此要善用不同的平台去導入流量, 跟使用者互動, 主動提供使用者答案, 而不該只是宣傳自己而已去獲得更大的受眾, 此時不只使用者與社群會更愛你, 搜尋引擎也是.
當然我們打開 SEO 的書, 教你的是如何做出對的內容格式, 讓搜尋引擎更愛你 (Search Engine Friendly), 因此教你的是如何做好 HTML, 下 meta-data, 弄好 alt, 等等的表面工夫, 雖然也會教你如何使用 SEO 的工具, 但畢竟 SEO 本身是個具有很強 Domain Know-How 才能做好, 無論是網站經營的方向還是 SEO 本身.
SEO 是網站經營的一個 Big Scope 大領域, 我們必須以網站經營的角度, 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SEO, 相對的用 SEO 也可以看到網站經營的樣貌, 因此若只努力行銷卻不忽略 SEO 是重要的一環, 或是用 SEO 技法去操作, 而不知道使用者與網站內容而去作連結, 都是很容易走錯路, 變成 SEO 只是為了 SEO, 這可以肯定不是個好的 SEO.
(圖就是米塞斯, 原句是要說, 做一個經濟學家不能只看經濟, 要從社會面相, 心理面相, 法律面相等等多元思考, SEO 也是一樣)
(文章投到 circle.tw, 網址是 http://www.circle.tw/trend/seo-do-not-seo.html , 因為編輯關係多少不一樣, 而這邊保留原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在寫作 Google Friend Connect 的 Custom Gadget 時, 有發現有幾個重要的參數: 1. Site ID: 這個網站的 ID, 目前並沒寫在任何 Open Social 的 Spec 2. Personal ID: 判別誰是誰的東西, 最主要是拿來...
-
依 IMDB 超過 1 萬人以上評分的順序 降世神通 1. 9.3 Avatar 降世神通 2. 9.2 Ricky and Moorty 3. 9.1 鋼之鍊金術師 Brotherhood 4. 9.0 進擊的巨人 5. 9.0 獵人 6. 9.0 死亡筆記本 11. 8.8 ...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一些比較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 Seednet 做了一個 TaiwanRank, 以自己用戶的使用狀況來作網站的另一種排名, 而目前推出的指標是 DNS 查詢數 及 不重覆IP 的兩個排行.. 有人問我這樣到底準不準阿? 事實上我常說, 沒有一種指標或觀點能夠覆概所有事情, 當然是越...
-
雖然台灣的資訊科技網站或部落格真的很多, 但仔細看, 不少都是 "全文翻譯" 國外的網站, 不加任何自己的想法, 不然就是為了寫而寫, 此時來看, 不要說是獨立思考的創見已經看不到, 連獨立寫作的內容已經消失了. 這篇文章我早在去年 11 月時就想寫了, ...
-
一些無聊晃進來的朋友應該有發現, 左上角多了幾個之前沒看過的 gadget, 因為我又開始做無聊事了... 看到許多人裝 Google Friend Connect, 而我個人對較為開放的 Protocol 是採較為正面的態度, 所以就裝起來玩玩看, 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發展的東西,...
-
上一篇還有很多沒寫到的地方: 1. 在最初的規劃這個數字是 Increamental 的, 也就是為了避免沒有抓到資料時的問題, 而這三種數字有兩個是一直增加的, 一個卻是在變化的. 2. 在第二組的距離, 事實上最後應該只會採用一個, 做一下 x*y*z 應該對資源影響不大. ...
-
這篇報導是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9/11/2ar0a.html 這裏, 到中午, TWNIC 的人就一直打電話給我, 而我還在會議中搞不太清楚是甚麼, 但就大意上面指的都是講了很多有問題的話, 而我一上...
-
經營網站是相當不容易的, 尤其是維護一個知道無法賺錢的網站, 像這次 MyBlogLog 而言, 真的是發生很多很多事阿, 尤其對我而言更是要加上一筆. 1. 在部落格觀察之前, 有一個 Room 計劃, 是比部落格觀察更早規劃成熟的計劃, 是一個以到訪為觀點的足跡社群, 那值時...
-
在 SEO 圈的人, 看到我前一篇 " 從連結的生與死來談網站連結準則 " 知道是為了要回應嚴先生對於之前的連結做探討, 而前幾天有人說他也寫了 " 從 Nofollow 看 SEO 的未來 " 這篇來做回應, 我當下跟朋友說: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