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站製作中, 我最推崇幾個網站:
1. IMDB: 在 Web 1.5 中, 實現使用者導向與內容技術最好的典範, 尤其是對 Keyword 在搜尋的應用, 更是早期的投入者.
2. Steam: 利用資料與功能來強化使用者體驗, 並真的以社群為導向的 "電子商務網站", 且真的是站在消費者這邊.
3. Milanoo: 對於產品分類與選項, 有其獨道之處, 尤其是 "聚焦" 在特殊產品是相當便利的使用者介面.
前一陣子看到 Steam 的改版, 雖然他們一直在改版, 但這次的改版更令我驚豔, 雖然我知道大家提到 Steam 都是聚焦在他們是個很獨特的 "數位內容" 消費網站, 但也因為這些是數位內容, 使用者經驗更是重要.
雖然我知道有不少人不知道甚麼是 Steam, 要介紹也介紹不完, 但大家只要知道, 即使是 Amazon 執電子商務牛耳, 但遇到遊戲產業的數位內容消費, 還是落後 Steam 一大截, 更不要說 Sony 的 PS Store 與 Microsoft 的 Xbox 商店, 當然硬是要說比 Steam 大的就是 Apple 的 Appstore 與 Google Play 有關遊戲部份, 雖然商品方向也不太一樣.
而 Steam 的網站設計有一個跟大部份網站不一樣的地方, 就是絕大多數的網站在努力簡化網站的流程與功能, 而 Steam Store 是反其道而行, 把網站的功能強大化, 來迎合玩家對尋找, 判斷, 購買遊戲的須求.
太多的電子商務網站, 想要做的就是一直推銷商品, 不太介意商品是不是真的消費者所要的, 只要賺到錢, 剩下的問題就是場商與產品的問題, 但 Steam 一直是想辦法讓玩家找到自己想要的遊戲, 所以大部份的電子商務網站 "個人化", "資料探勘(Data Mining)" 都是做假的, 通常只是聊備一格的裝飾品, 而 Steam 這部份倒是以這為重心.
所以這次 Steam 的改版, 更增強了一些功能:
1. 個人化介面: 選單可以自訂, 甚至廣告的內容可以自訂, 推薦的方式可以自訂, 幾乎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 Steam 首頁了.
2. 個人行為輔助: 不只是前面提資料探勘結果的 "探索佇列", Steam 把買過的, 最近更新的, 沒興趣的, 不是 Highlight 提示或是過濾引藏, 讓 Wishlist 或相反的 No Interest 當作介面的強化, 不再只是種清單而已, 而那些最近瀏灠, 推薦早就是標準配備了.
3. 好友是最好的推銷員: 現在在首頁就可以看到好友在玩甚麼, 想買甚麼, 當然每一個商店頁本來就可以看到那些朋友想買或已經在玩, 這些都可以強化消費動機, 畢竟遊戲是一起玩是最好玩的.
4. 鑑賞家的強化: 以社群為中心的行銷, 當然不是用甚麼廣告代言人, 而是找出社群的意見領秀做領頭羊, 無論是推薦或是吐嘲, 一點也不避誨.
5. 即時的資訊: 有時會讓使用者更有意願留下來, 是提供無窮無盡有意義的資訊, 而 Infinite Scrooll (無限捲軸) 是一個最簡單的出發, 但更多的即時資訊的聚合有時才會讓使用者一直看, 一直看, 怎樣找出有意義的即時資訊給使用者, 無論是好友或是個人等等所觸發, 都須要規劃者認真去思索.
當然做這麼多, 最困難的不只是把這些功能做出來, 而是在完全不攜牲速度的前提下, 這不只是對技術須求有很高的挑戰, 而是真的認真思考 "可行性" 分析這件事, 尤其是大部份網站的功能須求, 都是由行銷所提出, 而技術端無法找到一個方法去達到 "使用者體驗" 優化的標準, 而 Steam 有很多小細節對技術人員都是很好的參考, 每一項設計都是相當有趣的.
雖然 Steam 的網站開發也曾發生過災難, 例如曾經開放使用者下標籤, 但沒有去聚焦而過於發散後失去意義, 但或許 Steam 是個社群網站, 很快的就調整腳步去改善, 因此可以證明 Steam 並沒有失去創新的精神, 只是這過程能夠更好, 幾乎是每一個網站經營管理開發者須要一起學習的.
只是台灣應該沒有一個電子商務網站有做到 35 億美金, 但透過 Steam 的經驗, 或許能夠讓我們學習, 即使有些是很難複製的, 但我相信透過使用者導向, 資料導向的優化與設計, 先行者給我的啟發就很有意義了.
網址: http://store.steampowered.com/about/newstore201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只要是有文化, 只要是有歷史, 只要是有種族, 無論是人類 (或是魚人) 都很難擺脫歧視與被歧視的經驗, 而這經驗, 往往會根深蒂固, 很難改變, 甚至是不可能改變, 畢竟這些岐視的劃分與刻版印像都是從成長經驗所造成的, 因為所學, 所思, 所想, 所行為的都是如此, 要一個...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又一個是乍看很漂亮, 功能很多, 資料也不少, 但完全沒有經營概念與基礎的網站, 為甚麼政府單位的網站都是這樣阿.... 基本上要討論裏面內容的問題可能討論不完, 我先說以內容與經營相關 SEO 的角度來看這網站的問題: [主要問題] description: ...
-
大家還記得我在兩個月前寫了一篇 " 如何用網頁到網頁的延伸閱讀, 取代網站的交互連結 " 的文章嗎? 裏面談到兩個可能的發展性: 1. 共通 Tag : 這個沒甚麼了不起, Technorati 就是如此, 雖然這是很好的東西, 可惜沒人用了, 只是...
-
部落格改網址是最好不要的事, 尤其是對 SEO, 但畢竟我這個部落格本來就不是那種很多人會上來看的那種, 所以在某方面是不用太擔心這件事, 畢竟這個部落格的初衷是: "避免一件事講很多次, 所以寫成文章再叫朋友來看" 但對於 blogspot 這次...
-
這一篇是寫給要來我家的朋友... 到我新家來借宿有幾種方式, 一個是搭船.... 1. 主要是搭任何一艘船, 能夠在 淡水碼頭 上岸的話: 就可以用走的走到我家... 上圖的 A 與 B 是相反的.. 雖然上面是寫 13 分鐘, 但事實上有 10 分鐘都是在漁人碼頭晃, 走出來不...
-
網路行為真的存在一個未明的兩週週期嗎? 落格溫度計是一個有趣的概念, 因為轉了很多圈... 1. 先算出一個部落格每天的七日平均 2. 然後從這七日平均線圖做迴歸出一個斜率 3. 然後把所有的部落格斜率加總出這個數字 接著我們畫出這數字的分佈, 我驚然發現, 這數字不只不是個隨機...
-
很多人知道我累了一陣, 也知道有部份的時間事實上是拿來打 Civilization IV, 但真的心思有點失焦是真的, 而在因緣際會的情型下, 到墾丁去散散心, ... 距離上次去墾丁大概是 1985 彗星來的那一年, 我舅舅開著車連夜到墾丁, 事實上到底有沒有看到哈雷, 我是不...
-
基本上我上一篇的 " 我為甚麼要 Plurk ? " 講出來了用 Plurk 的人並不是很多人都有在經營部落格, 所以前一篇的 " Plurk 的個人 Widget 開始... " 是挺沒有意義的, 因為這 widget 不能放進 plur...
-
昨天終於悠遊卡踩到 6000 次了.. 6000 次 2011/07/28 (1 年 1 個月又 10 天) 5000 次 2010/06/18 (1 年 6 個月又 27 天) 4000 次 2008/11/20 (1 年 8 個月又 13 天) 3000 次 2007/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