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試探未來政治可能性 (I) : 粉絲參政團

明明所謂的政治是所有人的事, 但在權力與媒體運作的情型下, 感覺政治只有政治人物才玩得起的遊戲, 難到真的是這樣嗎?

從臉書的掘起, 粉絲團現在變成所有政治人物展現實力的一個場所, 甚至現在的選戰運作理論分成三種力量:

1. 陸軍: 看政治人物自己的實力, 人脈, 黨團等等的運作, 去爭取支援, 獲得提名, 甚至是把別人勸退讓自己有較高的優勢, 這是除了靠自己, 更靠幕僚的運籌為握.

2. 海軍: 透過樁腳的動員立量, 文宣, 看版, 並透過掃街, 拜票, 造勢晚會等等的方法讓支持者更為堅定, 並影響他人, 靠的是激情與熱情來讓選戰加溫,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 這種方法是過於跳針, 並無法透過政見的討論讓人選擇.

3. 空軍: 想要讓中間的選民, 尚未決定的選民, 透過政見的表達, 進一步的了解政治人物的想法與特質, 最後能夠因為討論或印像決定這位候選人, 這種人是真的會改變立場與支持者, 甚制對於過激的表現會有一定的抗拒或討厭.

雖然聽說 "公道伯粉絲團" 已經有數家政治公關公司認領, 說是他們的作品, 但事實上這種粉絲團跟我們認知的政治公關完全不一樣, 因為一般的政治公關幾乎多是以政治人物做出發, 說的是去讚揚與美化這個政治人物, 簡而言之就是去神化其人格, 讓政治人物不只是個聖人, 甚至不是個人, 而是神, 最後讓人去景仰崇拜, 然後去支持他.

但在網路世代之後, 雖然造神運動是從出不窮, 但不是網路是很好操作, 好操作的人的心, 因為人習慣接受他習慣的資訊, 最後變成很狹隘的思考, 只是這並不是多數人, 因為所謂的 "信仰者" 或 "狂熱者" 畢竟不是全部, 大部份的人還是一般人, 會受到大眾資訊以及各種的小眾媒體去引導, 有時會驅同, 有時會分化, 但網路最有趣的是除了同質化外, 更有一群人是各據山頭的小眾.

尤其是在群眾的運作下, 一大群人有時是群群小眾所組成, 政治也是一樣, 不太可能是所有的政治認同都是單一的情型下, 分化成小組織是必然, 而粉絲團或許就是讓這種小組織對於這樣的政治現實運作的一種可能性.

的確, 公道伯不見得是王金平, 但可以肯定的公道伯粉絲團是支持王金平的, 而與其說這是一個政治人物的表相, 還不如說是這粉絲團對於這個政治人物期許的投射, 所以與其說這是政治人物在從政, 還不如說這是個粉絲參政團, 是這群人在參政.

雖然我們知道最後這粉絲團因為 "官方粉絲團" 的成立而就此消失, 甚至原本公道伯想要打造的期許也瞬間消失, 這些粉絲也突然沒有了著力點, 雖然說這個粉絲團是失敗的, 更不如說這種模式還不見容於政治人物的個性, 畢竟政治人物還是有較強的 "Control Freak" 個性, 若是他能夠控制的話一定只希望粉絲團說他的好話, 或者是照著他的話來說, 只能說這樣的思維與行為是不合適於 "空戰", 對於網路選戰是完全不了解.

在去年柯文哲選舉時, 選舉團隊做了一個 "野生官網" 的嘗試, 雖然這樣的嘗試不是真的野生, 還是把柯文哲的話透過 API (應用程式介面) 到處傳遞, 嚴格說還是個單向, 但也踏出了一個網路空戰的一種實驗, 最後的結果雖然無法印證這是對的, 但也寫下新的一頁.

參與政治理論上不應該只是存在選舉的時候, 但也通常因為選舉的過程, 有較多的資源能夠運作, 而在網路上不該只是當政治人物宣傳, 更重要的是互動, 甚至更好的典範不只是從原本的支持者, 到能夠與候選人去互動, 甚至能夠支援, 但也能夠保持一定的主體性, 這才是較好的粉絲參政團.

雖然公道伯失敗了, 而單向的承擔者應該也是公關公司去操作的, 那就讓我們看執行長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