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在 2008~2009 年開始吧, 也大約是台灣媒體開始認真面對網路時, 原本這些媒體對網路是嗤之以鼻的, 但沒多久, 即使是電視新聞也不敢沒有網路版, 而報紙可是在更久之前早就已機攻城掠地了, 這也是當時明日報對網路最大的貢獻之一.
雖然這樣說, 賣紙本出版品的雜誌說要網路化在即使是流程上是更簡單, 但在之前是沒有太多的危機意識下, 網路的發展反而是慢很多的, 其中最主要也是廣告金主的關係, 尤其廣告主沒有想要在網路刊登的情形下, 雜誌網路版的曝光幾乎是用送的, 此時要求平面雜誌要多認真去面對網路也不太可能.
雖然在歐美, 網路的廣告比重越來越高, 再加上發行成本的考量, 許多雜誌慢慢網路化, 即使沒有真的把實體收掉, 但網路經營可是一點都不輕乎, 甚至大家早就預期平面雜誌廣告比重越來越低, 沒有網路可是活不下去的, 但那時的台灣雜誌界可是沒人認真理這回事, 認為這是國外, 不是台灣.
但是這兩三年就完全不一樣了, 當廣告主開始說要在網路投放廣告的時候, 雜誌出版商開始緊張了, 那時他們對網路媒體認知只是種導購, 是種兼賣外快的事, 重點還是訂閱戶, 跟本沒想過要好好經營時, 但當廣告主有新的要求: 流量, 點閱數, 訪客, 排名時, 這些事實上的網路經營須要時間的累積時, 他們一點都不擔心,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有如此好的內容沒有拼不過的道理, 網路內容對他們而言是真的太輕薄了.
只是當他們進來寫作與經營時發現, 網路的讀者取向是完全不一樣, 網路閱讀是以 400~800 字為主, 這跟雜誌動輒上千字的文章是不同的取向, 閱讀的方式也是差很多的, 加上台灣廣告主還沒以真的去稽核 Click Through, 甚至算 CPA 時, 真的要靠曝光 CPM 來計算時, 這些雜誌社經營主就很商腦筋的, 畢竟經營須要經驗, 寫作須要經驗, 這些都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搞定.
此時, 某個雜誌社老版注意到業主要求的是排名與流量時, 問了下面的人, 如何能夠短時間的提高排名與瀏覽數, 下面的回答: 就多分個幾頁阿, 讓使用者多點幾次才能看完, 不只增加點閱數還可以提升排名, 那時那個雜誌社的網站就嘗試著把原本上千字的文章, 分成幾百字一頁, 此時發現不只點閱數增高, 網頁數也增多了, 也解決寫作者不習慣網路文字的問題.
當然其他雜誌也看到了, 因此也跟進了, 把許多原本不須要分頁的東西, 就切成了好幾頁, 此時廣告便多了, 也更可以把剩下的版面放廣告, 還真的是一舉數得阿, 因此, 台灣的網路雜誌就開始了無窮盡的分頁時代........
我們來檢視一下幾個流量較大的網路雜誌, 有那些有分頁的, 這些雜誌的內文面積與整個網頁的面積占比好了, 會選這幾個當然是流量要夠大, 但也有幾個並沒有分頁, 我們就不去計算了, 事實上這個內文面積本並不是最好的指標, 應該是文字內容比, 以及文字的輕薄化, 只是這個很難量化, 我們在這邊不去看, 把這種質化的交給別人來檢視.
很驚人的數字是我們取樣了五個雜誌, 找出最近一篇有分頁的內文第二頁來計算, 看看整個 Pixels 的比例, 發現天下居然只有 12 % 接近十分之一的版面是內文, 而表現最好的遠見跟商業週刊, 也勉強過 20% 五分之一, 也就是說, 大家看網路雜誌中的版面, 有八成到九成都不是內文, 雖然並不說都是廣告, 因為看得出來不少都是版權宣告及集團內雜誌的導覽, 而討論, 延伸閱讀更是沒有幾家有.
雖然說台灣是如此, 我們去看國外幾個著名媒體好了, 說不定是一樣糟糕, 但此時更證明我們的猜想, "國外雜誌媒體很少有在分頁的", 即使是幾千字也是一樣一頁, 因此內文占比自然很高, 無論是經濟學人, Nature, Wired, BBC 等, 都是以內文為主的版面, 勉強找到 New York Times 有在分頁的, 但算一下是 35%, 跟天下比來足足差了 3 倍.
那國外雜誌是如何增加流量的呢? 答案很簡單, 就是創造好的內容, 經營好的社群討論, 在這種要求下, 分頁只是對讀者一種 "騷擾", 頂多是在下面的留言與討論串做分頁, 本文內容是沒有在分頁的.
通常內容的分頁是存在形像廣告, 因為固定的版型下為了不改變讀者的視覺, 分頁是必然的, 但就文章而言, 本來就是獨立可以存在的網頁並不會去分頁, 不然就不須要設計捲輪了 (這句話一點關係也沒有), 但若分頁是為了讓使用者點擊數增多, 網頁數提高, 瀏量提升, 排名提高, 那可以說是完全本末倒置了.
的確從分頁這問題來看真的是枝微末節, 但也可以看到台灣經營者的盲點, 只看到廣告主沒看到使用者, 更何況真正的問題是內容的問題, 經營的問題, 但是這邊講也講不完, 就不講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有時我總對自己做的東西沒甚麼信心, 從 Plurk.tw 一直到做了很多延伸的應用, 尤其自己知道美工排版不行, 所以常找人合作, 其中一個東西就是 "噗熱浪"... 事實上 Plurk.tw 比 Plurktop 還早做, 當然我們這邊只能從發文說開始運作開...
-
在兩三年前, 跟 "史公" 聊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是他感嘆台灣教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問題, 大部份的大學教育, 其課程都想教人成為頂尖的人物, 例如 "李安", 且很多學生也都的確以這為目標, 但我們都知道, 李安在沒當導演之前, 也當過好...
-
我是不做 "Me,too" 的, 但我知道粉絲團經營最重要的共同指標, 一個是觸及數, 另一個是互動數, 但這數字只有經營者知道, 即使從洞察報告可以看到你加觀察的幾個粉絲團, 最近文章的互動狀況, 但還是離真的狀況有點距離, 除外粉絲團可以比較的就是 ...
-
在 Search Rank (SEO) 納入 Users Signal (使用者訊號) 之後, Click Through Rate (CTR) 變成了一個不在只是 UI/UX 的最愛, 更是 SEOers 不得不提的事了. 當然 CTR 不是只有注重 SEO 的人才須要注意...
-
明明所謂的政治是所有人的事, 但在權力與媒體運作的情型下, 感覺政治只有政治人物才玩得起的遊戲, 難到真的是這樣嗎? 從臉書的掘起, 粉絲團現在變成所有政治人物展現實力的一個場所, 甚至現在的選戰運作理論分成三種力量: 1. 陸軍 : 看政治人物自己的實力, 人脈, ...
-
民進黨為了要決定提名,因此辦了民意調查,來決定候選人,而公布高雄市的民調時,嘗試跟 "專頁儀表板" 做了個比較,發現相關性達到 0.99 以上這個令人吃驚的事,但第二天台南的民調跟專頁儀表板的相關性只有 0.03,這數字可以說是完全無關,而 0.99 的相關性...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上星期天晚上, 忙完一個晚上的工作, 回到家時已經是 1:00 多了, 但此時發現資料庫是空的, 雖然 ping 得到, 但 ssh 進不去... 只好請機房那邊重開, 但開完後, 反而是整台機器都連不上了, 這還能說甚麼呢, 只好繼續再去機房了, 到了之後, 發現開機後, 整個...
-
當我們做出一個系統, 最希望知道的是有沒有檢定判讀的能力, 不然價值與意義就會少很多, 而在做未來國會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 網路聲量是否能夠轉化成得票數? 事實上我也是很好奇.... 首先一開始, 就直接算出得票數與網路聲量的相關性 (相關係數), 得出來的答案是: ...
-
依 IMDB 超過 1 萬人以上評分的順序 降世神通 1. 9.3 Avatar 降世神通 2. 9.2 Ricky and Moorty 3. 9.1 鋼之鍊金術師 Brotherhood 4. 9.0 進擊的巨人 5. 9.0 獵人 6. 9.0 死亡筆記本 11. 8.8 ...
輕忽 根本 需要 傷腦筋
回覆刪除原來如此阿! 我就想明明就可以不用分那麼多頁的,有時候點的很煩,覺得不錯的文章我就直接到學校買的資料庫下載PDF全文來看。
回覆刪除商周的網站最爛!!!短短一篇文章硬是要分個五六七八頁
回覆刪除以前這種爛設計只在大陸網站會看到,結果現在一堆網站也跟進了
瞎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