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列出排行榜, 我覺得理論上我的工作應該告一段落才對, 評論應該是交給別人比較好, 但說真的, 我還是有些不吐不快的事阿...
1. 個人的經營還是比團體經營來得好: 這個跟部落格與推特國外的狀況一樣, 有組織運作的部落格與噗浪, 在台灣一直起不來, 甚至 citytalk 城市通與 crazymike 瘋狂麥克可能還有用機器人 "強迫宣傳" 才有此效果, 這是相當不予鼓勵的事.
2. 政治人物在排行榜的清一色的都是 "綠色" 的, 或許是 "李家同" 告誡藍軍同志說噗浪是一個浪費生命的地方的關係嗎?
3. 藝人很巧的在排行榜上一個也沒有, 但事實上是集中在 40 名到 100 名之間, 這跟我的想像差很多, 理論上若是這是一個 "聊天談是非" 的 "殺時間" 地方的話, 藝人應該獲得更多的注目才對, 但或許是主流藝人都看不上噗浪吧, 因為這幾位 40~100 名的藝人大多不是通告滿檔那些.
4. 部落客在前 40 名中只占四分之一強多一些, 跟一開始之前發現占一半不太一樣, 當然最特別的是那些所謂噗浪原生的噗浪力高的人, 但有幾個人是靠機器人以及類似 "SPAM" 所拱起來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雞帶小雞的現像, 有幾個人是因為是另幾個噗浪力高的部落客拱起來後反而青出於藍的.
5. 機器人的成功與否差別很大, 在前 13 名中, 只有重灌狂人不來恩拿下第 8 名, 讓人類在機器人的地盤中占一席之地, 但之後成功的機器人或有在持續經營的機器人就很少, 許多之前知名機器人都名次往下掉, 因為噗浪力計算的也是最近的經營績效的關係.
6. 媒體或組織中, NowNews 的表現跟我預期的差很多, 反倒是蕃薯藤在這邊的表現蠻另我意外的, 這難道也是大雞帶小雞的關係嗎? 當然有時也是轉換率的差異所造成的結果, 但如第一點所說的, 其他媒體或組織在噗浪開戰場這件事, 在台灣好像還須要努力的地方真的很多.
如同上一篇一開始所說的, 在 Plurk 提供官方 API 後, 許多功能都慢慢可以輕易開發出來後, 未來有多少人能夠搭著這 API 優勢拿下一片天, 就要看對噗浪的了解以及開發能力了.
2009年12月8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剛不小心去按 plurk, 發現跑出一段 error cod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home/plurk/plurk/production/releases/20090104210908/ext/part...
-
昨天在臉書的塗鴉牆朋友分享了一個 王美恩 的" 狀態更新 ": 今天在外面餐廳吃飯,旁邊一桌坐了五六位穿著制服的廚師在吃飯。 老大開講:「我跟你們說,要看警察打人就要看三立,要看學生丟石頭警察受傷就要看中天。」 小廚師問:「大哥,你都不看T...
-
當我們做出一個系統, 最希望知道的是有沒有檢定判讀的能力, 不然價值與意義就會少很多, 而在做未來國會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 網路聲量是否能夠轉化成得票數? 事實上我也是很好奇.... 首先一開始, 就直接算出得票數與網路聲量的相關性 (相關係數), 得出來的答案是: ...
-
剛剛高藥師反問我一個問題: 如果我不做SEO,網站根本沒有人知道 我又不像你們可以掛在部落格觀察的首頁打知名度 文章寫的再好,你會天天來看醫療的東西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但我想他沒想到 "只是捷運日記" 在有人亂加貼紙之前, 每天點閱數大約是 20...
-
在現在許多大學生都不知道的 20 年前, 我們是沒有大學法的, 不要說是大學學生只能聽從 "有三種人是沒有自由" 的說法, 大學教職員也受制於教育部, 而在我們那一年代, 網路還不是很興盛的時候, 站出來說話的成本很高, 不是要貼大字報, 就是要發傳單, ...
-
在兩三年前, 跟 "史公" 聊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是他感嘆台灣教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問題, 大部份的大學教育, 其課程都想教人成為頂尖的人物, 例如 "李安", 且很多學生也都的確以這為目標, 但我們都知道, 李安在沒當導演之前, 也當過好...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在這個 Blog 我的定義是, 只要是常常被人問的問題, 若又被人問及的時候, 我就會寫篇文章叫他過來看, 而不是我再講一次, 畢竟每個人都要講一次也挺累的, 所以才叫 "Gene Oral Speaking", 本質上是說話的內容, 轉到 Blog 來寫作或...
-
之前寫了一篇 "聲援" Mr.6 的文章, 事實上問我有沒有在看 Mr.6 的文章, 有沒有在去 Mr.6 的聚會, 當然是沒有的, 只是看到很多人為了打壓 Mr.6 Over-Rated (過譽) 而來 Under-Rated (過惡) 想來個持平的說法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