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構思是在去年八月時, 本想說應該在十月時寫, 但後來一直想說等 Twitter/Plurk 分析與評量系統完成再說, 所以一拖就是半年多了)
有人知道我原本是為了在 學學文創 開 "社群經營", "技術行銷" 或 "社群系統開發" 的課, 但為了這個課程, 做了 "部落格觀察", 以 "貼紙系統" 以及 "部落格" 來解釋甚麼是 "社群經營" 的要素與方法, 當時選擇部落格為最佳社群經營平台, 我提出了很多原因, 最後寫成了五篇 BSP (Blog Service Provider) 五講, 大家可以從第五講往前翻...
但那時大家對社群經營的焦點不只是部落格, 而是 "社群書籤" 的 Social Network Service, 從 Digg 與 Deliciuos 吹到台灣變 Hemidemi, funp, myshare 等等, 但這些社群網站雖然可以說是獨立的社群, 在某方面也是部落格的延伸與外掛才會有更完整更強的功能.
就經營部落格而言, 若沒有去參與這些社群書籤, 或像 MyBlogLog 等等 "貼紙服務", 跟本不叫社群經營, 本質上就是一個 "自閉" 的場所, ...
而網站或組織也是如此, 想辦法去建一個 "部落格" 或一個 "部落格平台/BSP", 才叫社群經營, 即使他們並沒有透過其他服務去做延伸與串連, 但若有 RSS (通常會有), 基本上感覺就可以算是有一個 "社群" 的數字存在了.
當然後來 Micro-Blog 等微格或微網誌的出現, 感覺起來比許多外掛與延伸多了更多的本體內容, 雖然透過 Plug-In 還是可以嵌入部落格, 但本質是可以獨立存在了, 即使跟很多所謂的 Facebook/Orkut/MySpace 等社群網站不一樣, 因為就這種 "碎碎唸" 還是過於單純而沒有交集, 無論之後透過外掛或使用方式還是可以變成對話可以互動.
此時我就在想: 社群經營是這樣子嗎?
這邊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社群經營是經營起一個社群, 還是透過社群達到要的經營?
我們很清楚, 透過一個網站, 透過一個討論區, 透過一個 BBS, 透過一個部落格, 都是可以聚集人氣變成一個社群, 無論是用甚麼方式, 也用不著成立所謂 "社群網站/SNS" 才能經營社群, 甚至也知道, 要經營出一個上百, 上千, 上萬, 十萬, 百萬(這個台灣幾乎沒有)的社群, 所須要的成本, 資源與時間有多高, 不然就必須靠議題與魅力, 甚至是機會, 無論如何, 就是 "不容易"....
此時我就在想: 社群經營不應該是把人拉過來才叫經營, 而是更應該去找人群聚集的地方才叫社群經營, 就像是部落格使用社群書籤網站一樣, 此時也包含許多網站/電子商務/組織營運等等, 都應該如此做, 而不是一股腦的去算自己的會員數.
當然並不能說會員數, 點閱數, 訪客數, 成交量, 營收還是一個網站/電子商務/組織營運很重要的績效, 但社群經營是達成這些結果的方式之一, 此時, 建一個部落格/BSP是不夠的, 更應該去善用一些外掛與串連, 甚至應該主動參與 "社群網站"....
也就是說除了自己的部落格外, 走出去到各個社群網站, 微網誌, 都是社群經營的方式, 更主動積極的去接觸使用者, 而不是期待使用者自己跑過來, 甚至可以把這議題延伸, 一個網站不要企求把所有功能寫進去自己的網站, 應該適度的把部份非核心的功能給外放, 如 "拍賣", "討論區", "新聞" 等等更須要人群的地方, 畢竟把非核心經營的部份釋放出去, 不只可以更專心的去經營核心, 更可以把這些 "外掛" 當作是社群經營的觸角, 而不是去想 "甚麼東西都想要(擁)有", "不願意把流量給人", 畢竟這些網站無論功能與流量都比較多, 帶來的好處反而會比較多.
雖然我常常把這概念跟一些公司講, 有些人第一反應就是如此, 甚至還包含 "若 Google 倒了怎辦?", "這樣密秘不是外洩了嗎?" 等等問題, 我都笑說, 應該 Google 比較難倒, 或者是資安的問題比這問題多還更多, 但後來也慢慢的都接受這種 "後社群經營" 的概念.
的確像 "噗浪 Plurk" 算是第一個這種外掛式的社群網站達到台灣流量前 200 名 (今天看 158名), 比 funp 等等的名次都還高了, 甚至現在的影響力也相當高, 誰說去經營噗浪沒有意義的, 因此我在前天寫出這個 "噗浪力" 的系統也是基於這 "後社群經營" 的想法, 雖然 Plurk 噗浪不是唯一的工具, 但你已經準備好去 "別人的社群擁抱人群" 了嗎?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剛不小心去按 plurk, 發現跑出一段 error cod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home/plurk/plurk/production/releases/20090104210908/ext/part...
-
昨天在臉書的塗鴉牆朋友分享了一個 王美恩 的" 狀態更新 ": 今天在外面餐廳吃飯,旁邊一桌坐了五六位穿著制服的廚師在吃飯。 老大開講:「我跟你們說,要看警察打人就要看三立,要看學生丟石頭警察受傷就要看中天。」 小廚師問:「大哥,你都不看T...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在現在許多大學生都不知道的 20 年前, 我們是沒有大學法的, 不要說是大學學生只能聽從 "有三種人是沒有自由" 的說法, 大學教職員也受制於教育部, 而在我們那一年代, 網路還不是很興盛的時候, 站出來說話的成本很高, 不是要貼大字報, 就是要發傳單, ...
-
當我們做出一個系統, 最希望知道的是有沒有檢定判讀的能力, 不然價值與意義就會少很多, 而在做未來國會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 網路聲量是否能夠轉化成得票數? 事實上我也是很好奇.... 首先一開始, 就直接算出得票數與網路聲量的相關性 (相關係數), 得出來的答案是: ...
-
最近幾天熱門的是 Mr.6 Offline , 事實上也幾天了, 所以我都取笑 Chieh 真的 lag 了... 今天看到 Mr.6 這篇文章, 我是蠻意外的, 因為我以為他已經很習慣別人來戳戳樂了, 但或許這樣的有組織的行為, 似乎超過他的經驗吧, 而我倒是已經被 ...
-
在兩三年前, 跟 "史公" 聊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是他感嘆台灣教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問題, 大部份的大學教育, 其課程都想教人成為頂尖的人物, 例如 "李安", 且很多學生也都的確以這為目標, 但我們都知道, 李安在沒當導演之前, 也當過好...
-
在這個 Blog 我的定義是, 只要是常常被人問的問題, 若又被人問及的時候, 我就會寫篇文章叫他過來看, 而不是我再講一次, 畢竟每個人都要講一次也挺累的, 所以才叫 "Gene Oral Speaking", 本質上是說話的內容, 轉到 Blog 來寫作或...
-
依 IMDB 超過 1 萬人以上評分的順序 降世神通 1. 9.3 Avatar 降世神通 2. 9.2 Ricky and Moorty 3. 9.1 鋼之鍊金術師 Brotherhood 4. 9.0 進擊的巨人 5. 9.0 獵人 6. 9.0 死亡筆記本 11. 8.8 ...
-
剛剛高藥師反問我一個問題: 如果我不做SEO,網站根本沒有人知道 我又不像你們可以掛在部落格觀察的首頁打知名度 文章寫的再好,你會天天來看醫療的東西嗎???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命題, 但我想他沒想到 "只是捷運日記" 在有人亂加貼紙之前, 每天點閱數大約是 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