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 APEC Tel 43 時, 就應該好好認真再寫 APEC Tel 的參訪記, 畢竟那一次是拿國家的錢出去, 這次是用公司的錢,
雖然我上次自認為應該不會愧對納稅人 (包含我自己), 但那次是去 GFW (Great FireWall) 禁區, 一個星期無法正常工作下,
回國須要兩三周才慢慢把工作補完, 那時再寫已經失去時效性與沒甚麼記憶了, 而這次是只去 3.5 天, 但在網路自由的國度下上網真是好事阿,
所以現在已經可以提筆 (事實上是電腦) 開始寫了.我去的 APEC Tel 是指亞太經合會下的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Working Group, 在 APEC 下面有 13 個 working groups, 相較 EU 歐盟這已經完整運作的實體只有 8 個 Working Groups 是嫌多了一點, 但本來工作小組是個際運作的組織, 相較論壇 (Dialogue) 以及委員會 (Commuttie) 有不同的運作方式, 雖然說我早就知道亞太是個短時間不可能跟歐盟一樣運作的體系, 甚至有人說這是時代的產物, 亞太經合會本來就是非強制性的組織, 在某方面是交流多於約束.
| 台灣代表團 |
因為 APEC 是少數台灣在正式場合以同等的地位參與, 即使其約束力不強, 但在機會少的情形下, 參與度本來就應該要更高一些, 在 APEC 的大國應該也算美國, 俄國, 中國, 但日本, 韓國, 台灣也是活躍度相當高的, 尤其台灣 APEC Tel 是由 NCC 國家通訊委員會來主辦, 這會議也是國際組一個重要的活動, 所以 NCC 對這會議算是蠻重視的.
| 在做報告時的側拍 |
事實上也並不須要一定是由官方來弄, 像我們就是非營利機構, 而國外也有營利機構來參與跟提案, 或者是協助顧問的角色, 只是我比較覺得可惜的是像資策會如此明鮮的跟 Telecom & Info 如此相關的單位在這邊沒有報告或提案是可惜的.
在 TEL 的 WG 下有分三個小組:
這次去馬來西亞, 我的任務原本只是回答其他參與的 "經濟體" 代表的問題, 畢竟我本來就是參與度較高的人, 但後來因為衝堂的關係, 我在第二天的報告被趕鴉子上架, 幸好年初的經驗算夠, 雖然表現不好但差強人意, 畢竟我們算是有蠻多東西可以報告的, 且其他的代表, 可能都是高官, 那些官員大概只能照本宣科一遍就了不起了, 或是又是太工程師報告的快睡著, 所以再怎樣我的報告都很輕易的到中上以上的程度, 而 Workshop 的 Convener 一直在我旁邊偷笑, 害我一直以為我有做甚麼糗事, 事實上是有啦, 因為比我預期的早開始, 我是遲到了一會, 所以先跳過我後才再輪到我報告.
最後因為下次不會有我的提案了, 應該是無法再去參加, 不然說真的這樣去一次也對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感觸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