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問, 到底 Monitor 一個系統基本的 Objects 有那些呢?
我這邊大概列一下好了...
網路流量: 我想在做任何 MRTG 的人一定會做這個
MySQL Traffic: MySQL 也有自己的流量, 包含 In/Out
MySQL Query: 最主要是 Select 與 Insert 這兩個指另的執行次數
MySQL Scan: Scan Table 永遠是吃資源的元凶, 這包含 Select Scan 與 Sort Scan
MySQL Lock: 這個 Lock 包含暫時在等 I/O 的 immediate lock 與在等其他 Process 的 wait lock, 若真的發生 wait lock 就代表要真的調校了...
MySQL Process: 包含現在正在使用的 Process 以及進入 Lock 的數字, 但通常這個是最後的表像, 已經沒救了...
CPU Load: 包含 1 min 與 15 mins, 通常就略過 5 mins
Memory Usage: 包含 Resident (實體) 與虛擬 (Virtual) 的使用量, ...
CPU/Memroy Percent: 來算記憶體或 CPU 的資源是否吃光, 當到 60%~70% 時, 就代表準備要更新機器了...
CPU Usage: 看 User 在吃 CPU 還是 System 在吃 CPU
Faults: 在 Content Switch 與 VM Faults 發生的次數 (理論上 Content Switch 應該算在 Interrupts)
Interrupts: 包含 Device Interrupt 與 Software Interrupt
Memory Pages: 包含 Pages Free 與 在 VM Cache 的 Pages 數
Hard Disk: 最主要是兩個, 一個是傳輸區塊數, 另一個是總流量
Mail Queue: 目前還有多少 Mail 還沒發送
Mail Status: 發出去成功的與失敗的狀況
httpd: Httpd 這 Process 占所有 Process 的比例
web log: web 的 Log 增加數
這是最基本的數字, 而若這台機器有在做特別的使用, 當然還有專用的 Monitor Object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熱門文章
-
最近很火紅的一篇文章就是: " 為什麼我甘願花 8 萬僱用法國工程師,也不給兩個台灣年輕人機會? ", 這篇文章點出很多問題, 其中是下面三項是重點: 1. 全球性市場後的台灣競爭力 2. 英文的重要性 3. 台灣正規資訊教育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應該...
-
"若有一個像噗浪一樣好用的系統, 但有小圈圈的功能, 我二話不說一定會跳過去..."---- GH404X, 2009 (噗浪第一年) 在 Google+ 襲捲台灣不到兩個星期, 噗浪在 Alexa 跌了一名, Twitter 留言銳減, Facebook 有...
-
這個交大機車的故事不是在講交大很機車, 而是交大為甚麼能夠騎機車的故事... 甚麼? 很多人認為交大校園有一個條機車外環道是天經地義的事? 事實上不然, 這是經過許多抗爭得來的, 因為上一篇哈巴狗事件有很多回響, 所以我這篇來繼續講古. 機車在交大可以說是個文化, 尤其以前竹東算...
-
大家還記得我在兩個月前寫了一篇 " 如何用網頁到網頁的延伸閱讀, 取代網站的交互連結 " 的文章嗎? 裏面談到兩個可能的發展性: 1. 共通 Tag : 這個沒甚麼了不起, Technorati 就是如此, 雖然這是很好的東西, 可惜沒人用了, 只是...
-
以下的言論, 純以我是以一個工程師出身的網管, 也以做過 ISP 基礎建設的工作經驗來發言. 前一陣子有人提出取消手機網路不應該有吃到飽 (Flat Rate) 的奇想時, 有參與網路發展的人都知道, 這個固定費率的使用量是網路發展的推手, 或者是指標, 甚至是門檻, 若把這...
-
這次莫拉克風災不得不否認的是政府處理真的有暇疵, 但我也不得不幫政府說句話, 因為若不是網路的關係, 事實上很多事都不會被發現, 更不會放大檢驗, 只能說運氣太差了.. 讓我想到三個月遇到某個公務人員長官, 他在會議提出一個嚴正的抗議與意見: "你們發展技術的人是如此的...
-
一些比較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 Seednet 做了一個 TaiwanRank, 以自己用戶的使用狀況來作網站的另一種排名, 而目前推出的指標是 DNS 查詢數 及 不重覆IP 的兩個排行.. 有人問我這樣到底準不準阿? 事實上我常說, 沒有一種指標或觀點能夠覆概所有事情, 當然是越...
-
有人問我這次一例一休本來一開始民進黨如此的強勢, 但為甚麼如此呢? 記者對一例一休的文章數, 可以看到在 10 月之前有還是有在露出, 但在 10 月底才開始加碼... 主要是社群一開始沒甚麼熱度, 一直到 10 月底才開始... 即使是評論...
-
專頁儀表板除了作為社群編輯的工具外,更想做的是想要成為 "透過社群來了解社會" 的儀表板,因此對於 "屬性" 上做了各個面相的定義,除了常見的分類外,更重要的是依立場,議題來去 "標籤"。 因此會有 "...
-
在兩三年前, 跟 "史公" 聊到一個有趣的問題, 就是他感嘆台灣教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問題, 大部份的大學教育, 其課程都想教人成為頂尖的人物, 例如 "李安", 且很多學生也都的確以這為目標, 但我們都知道, 李安在沒當導演之前, 也當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